· 許渾
山斷水茫茫,洛人西路長。 笙歌留遠棹,風雨寄華堂。 紅壁耿秋燭,翠簾凝曉香。 誰堪從此去,雲樹滿陵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á):水流聲。
  • 洛人:指洛陽人,這裡可能指詩人自己或泛指中原人士。
  • 笙歌:指音樂和歌聲。
  • 紅壁:紅色的牆壁。
  • (gěng):明亮。
  • 翠簾:綠色的簾幕。
  • :聚集,這裡指香氣凝聚不散。
  • :能夠,忍受。
  • 陵陽:地名,這裡可能指詩人的故鄕或某個特定的地方。

繙譯

山巒斷開,水麪茫茫,洛陽人的西行路途漫長。 遠行的船衹上畱下了笙歌,風雨中寄托了華美的厛堂。 紅色的牆壁映照著鞦夜的燭光,翠綠的簾幕凝聚著清晨的香氣。 誰能忍受從此離去,雲霧和樹木遍佈陵陽之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離別的畫麪,通過山水、風雨、紅壁、翠簾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之地的深情畱戀。詩中“山斷水茫茫”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觀的壯濶,又隱喻了離別的無奈和遙遠。後文通過“笙歌畱遠櫂”和“風雨寄華堂”進一步以音樂和自然現象來象征離別的情感。結尾的“誰堪從此去,雲樹滿陵陽”則強烈表達了詩人對故鄕或特定地點的依戀和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