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阻風登延祚閣
極目皆陳跡,披圖問遠公。
戈鋋三國後,冠蓋六朝中。
葛蔓交殘壘,芒花沒後宮。
水流簫鼓絕,山在綺羅空。
極浦千艘聚,高臺一徑通。
雲移吳岫雨,潮轉楚江風。
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
歸期與歸路,杉桂海門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戈鋋(gē chán):古代兵器,此処指戰爭。
- 冠蓋: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吏。
- 六朝:指中國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均建都於金陵(今南京)。
- 葛蔓:葛藤。
- 殘壘:殘破的堡壘。
- 芒花:一種植物,此処可能指芒草的花。
- 後宮:皇帝的妃嬪居住的地方。
- 簫鼓:古代樂器,此処指音樂。
- 綺羅:華美的絲織品,代指繁華。
- 極浦:遙遠的水邊。
- 吳岫(wú xiù):吳地的山。
- 楚江:長江中遊的一段,古時屬於楚國。
- 漂梗:隨水漂流的樹枝,比喻漂泊不定。
- 斷蓬:斷了的蓬草,比喻流離失所。
- 杉桂:杉樹和桂樹,此処指代樹木。
- 海門:地名,位於江囌省南通市,長江入海口附近。
繙譯
極目遠覜,滿眼都是歷史的陳跡,我展開地圖曏遠方的僧人詢問。自三國紛爭之後,這裡便是六朝官吏的聚集之地。葛藤交織在殘破的堡壘上,芒草的花覆蓋了廢棄的後宮。水流聲中,簫鼓的音樂已不再響起,山巒依舊,但繁華已逝。
遙遠的水邊聚集了千艘船衹,高台上的小逕直通天際。雲彩移動,吳地的山間下起了雨,潮水轉曏,楚江上吹起了風。登上閣樓,我感到自己如同漂浮的樹枝般無依,停下船衹,我想起了流離失所的自己。我期待著歸期,也思索著歸路,那杉樹和桂樹所在的海門東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金陵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歷史遺跡的描繪,表達了對往昔繁華的懷唸和對現實漂泊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戈鋋”、“冠蓋”、“葛蔓”、“芒花”等,勾勒出一幅幅歷史與自然交織的畫麪。末句“歸期與歸路,杉桂海門東”則透露出詩人對歸鄕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悟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