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判官赴廣州從軍

· 張籍
年少才高求自展,將身萬里赴軍門。 辟書遠到開呈客,公服新成著謝恩。 驛舫過江分白堠,戍亭當嶺見紅幡。 海花蠻草連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辟書:徵召的文書。
  • 呈客:向客人展示。
  • 公服:官服。
  • 謝恩:對上級的恩賜表示感謝。
  • 驛舫:驛站的船隻。
  • 白堠:古代用於標記里程的土堆,此處指江邊的標記。
  • 戍亭:邊防的哨所。
  • 紅幡:紅色的旗幟。
  • 海花蠻草:指南方沿海地區的奇特植物。

翻譯

你年輕才華橫溢,渴望自我施展,遠赴萬里之外的軍營。 徵召的文書遠道而來,向你展示,新制的官服穿上,以示對恩賜的感謝。 驛站的船隻渡過江河,在白堠處分開,戍亭在山嶺上顯眼地掛着紅幡。 南方的海花和蠻草四季常綠,你行走的地方,無家不是滿園春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輕才子遠赴邊疆從軍的情景,通過「辟書遠到」、「公服新成」等細節,展現了他的榮耀與使命感。詩中「驛舫過江」、「戍亭當嶺」等句,生動勾勒了旅途的艱辛與邊疆的景象。結尾的「海花蠻草連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則寓意着無論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生機勃勃的自然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從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