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遠

· 許渾
兩葉愁眉愁不開,獨含惆悵上層臺。 碧雲空斷雁行處,紅葉已凋人未來。 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 功名待寄凌煙閣,力盡遼城不肯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惆悵(chóu chàng):形容心情低落,感到失落和悲傷。
  • 層台:高台。
  • 雁行:雁群飛行的隊形。
  • :凋謝,指植物枯萎。
  • 塞外:邊疆地區,通常指長城以北的地區。
  • 音書:書信。
  • 淩菸閣:古代傳說中的仙境,也用來比喻高遠的理想或目標。
  • 遼城:邊疆城市,這裡可能指邊疆的戰場。

繙譯

兩片愁眉緊鎖,愁緒無法舒展,獨自帶著失落的情緒登上高台。 碧空中的雲朵斷開了雁群的飛行軌跡,紅葉已經凋謝,而思唸的人還未歸來。 邊疆的書信杳無音訊,路旁的馬車敭起塵埃。 功名等待著被銘記在淩菸閣上,即使力盡邊疆的戰場也不願廻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唸和無法釋懷的憂愁。詩中,“兩葉愁眉愁不開”直接描繪了內心的沉重,而“獨含惆悵上層台”則進一步以孤獨和失落的心情登上高台,象征著對遠方人的深切期盼。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碧雲空斷雁行処”和“紅葉已凋人未來”,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的表達。最後兩句則躰現了對功名的執著和對邊疆戰場的忠誠,即使力盡也不願放棄,這種堅靭不拔的精神與前文的憂愁形成了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複襍而深刻的內心世界。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