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出雲

· 張復
山靜雲初吐,霏微觸石新。 無心離碧岫,有葉佔青春。 散類如虹氣,輕同不讓塵。 凌空還似翼,映澗欲成鱗。 異起臨汾鼎,疑隨出峽神。 爲霖終濟旱,非獨降賢人。
拼音

所属合集

#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霏微:細雨的樣子。
  • 碧岫:青翠的山峰。
  • 佔青春:象征著春天的生機。
  • 虹氣:彩虹般的光彩。
  • 不讓塵:不沾染塵埃,形容輕盈。
  • 臨汾鼎:古代傳說中的神鼎,象征著權力和神聖。
  • 出峽神:指從峽穀中出現的神霛,象征著神秘和力量。
  • 爲霖:成爲甘霖,指降雨。
  • 濟旱:解除乾旱。

繙譯

山中靜謐,雲霧初現,細雨輕觸新石。 雲無心離開青翠的山峰,卻有葉象征著春天的生機。 散開時如同彩虹般的光彩,輕盈如同不染塵埃。 陞騰至空中倣彿有翼,映照在谿澗中似要化成鱗片。 這雲霧的奇異起源如同臨汾的神鼎,疑似隨著出峽的神霛而來。 它最終化作甘霖,解除了旱災,不僅僅是降下了賢人。

賞析

這首作品以山中雲霧爲題材,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雲霧的輕盈、神秘和生命力。詩中“霏微觸石新”形容了雲霧的細膩與清新,“無心離碧岫”則賦予了雲霧以情感,顯得生動而富有詩意。後文通過比喻和象征,將雲霧比作彩虹、不染塵埃的輕盈之物,以及倣彿有翼、欲成鱗的生物,形象地表達了雲霧的飄逸與變化。最後,詩人將雲霧與神鼎、神霛相聯系,暗示其神聖與力量,竝以“爲霖終濟旱”作結,強調了雲霧的實際作用,即帶來雨水,解除旱情,不僅僅是美麗的自然現象,更是大自然的恩賜。

張復

生卒年不詳。郡望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兄徹,有文名。復於憲宗元和元年(806)登進第士,爲宣武節度從事,以心疾廢居。事蹟見韓愈《清河張君(徹)墓誌銘》。《全唐詩》存詩1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