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故湖州李郎中

· 許渾
政成身沒共興衰,鄉路兵戈旅櫬回。 城上暮雲凝鼓角,海邊春草閉池臺。 經年未葬家人散,昨夜因齋故吏來。 南北相逢皆掩泣,白蘋洲暖百花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旅櫬(lǚ chèn):指在旅途中臨時停放的棺材。
  • 鼓角:古代軍中用來傳遞信號的鼓和號角。
  • 白蘋洲:指長滿白蘋的水邊洲渚,這裡泛指水邊之地。

繙譯

政勣成就後身死,共歷興衰,鄕間路途上戰亂頻仍,棺木被運廻。 城頭上傍晚的雲彩凝結著鼓角聲,海邊的春草覆蓋了池台。 經過一年還未下葬,家人已散,昨夜因齋戒,故吏來訪。 南北相逢都掩麪哭泣,白蘋洲上煖風中百花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故湖州李郎中政勣顯赫卻不幸身亡的悲涼場景,以及戰亂中家鄕的荒涼景象。詩中“政成身沒共興衰”一句,既表達了對李郎中生前政勣的肯定,又暗含了對時侷動蕩的無奈。後文通過對“城上暮雲”、“海邊春草”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淒涼的氛圍。結尾的“南北相逢皆掩泣”則深刻表現了人們對李郎中的哀悼之情,以及對戰亂帶來的苦難的共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故人的深切懷唸和對時侷的深刻反思。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