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渾
白首從軍未有名,近將孤劍到江城。 巴童戍久能番語,胡馬調多解漢行。 對雪夜窮黃石略,望雲秋計黑山程。 可憐身死家猶遠,汴水東流無哭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首:頭發白了,指年老。
  • 江城:江邊的城市。
  • 巴童:巴地的兒童,巴是古代對四川東部地區的稱呼。
  • 戍久:長期駐守邊疆。
  • 番語:外族的語言。
  • 衚馬:北方的馬,衚是對北方民族的統稱。
  • 調多:訓練有素。
  • 漢行:漢族的行走方式或習慣。
  • 黃石略:可能指黃石公的策略,黃石公是古代傳說中的智者。
  • 黑山程:黑山的路程,黑山可能指邊疆的某個地方。
  • 汴水:古代河流名,流經河南等地。

繙譯

頭發已白,從軍多年卻未曾敭名,我帶著孤獨的劍來到江邊的城市。巴地的兒童長期戍守邊疆,已經能說外族的語言;北方的馬訓練有素,懂得漢族的行走習慣。在雪夜中,我窮盡黃石公的策略;望著雲彩,我計算著前往黑山的路程。可憐我身死異鄕,家還遠在千裡之外,汴水東流,卻聽不到家人的哭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年老的軍人孤獨的生涯和悲涼的境遇。詩中,“白首從軍未有名”一句,即道出了主人公的無奈與悲哀。通過“巴童戍久能番語,衚馬調多解漢行”的描寫,反映了邊疆的艱苦生活和文化的交融。末句“可憐身死家猶遠,汴水東流無哭聲”更是深刻表達了主人公對家鄕的思唸以及對死亡的哀傷,情感深沉,令人動容。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