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

· 許渾
暮暮焚香何處宿,西巖一室映疏藤。 光陰難駐跡如客,寒暑不驚心似僧。 高樹有風聞夜磬,遠山無月見秋燈。 身閒境靜日爲樂,若問其餘非我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暮暮:每天傍晚。
  • 焚香:點燃香料,常用於宗教儀式或靜心。
  • 西巖:西邊的山岩。
  • 映疏藤:映照着稀疏的藤蔓。
  • 光陰難駐:時間難以停留。
  • 跡如客:行蹤像過客一樣匆匆。
  • 寒暑不驚:無論是寒冷還是炎熱,都不感到驚訝或不適。
  • 心似僧:心境像僧人一樣平靜。
  • 夜磬:夜晚敲響的磬聲。
  • 秋燈:秋夜裏的燈光。
  • 身閒境靜:身體閒適,環境寧靜。
  • 日爲樂:每天以此爲樂。

翻譯

每天傍晚,我會在何處焚香靜宿?西邊的山岩下,有一間小屋,映照着稀疏的藤蔓。 時間匆匆,難以停留,我的行蹤如同過客;無論是寒冷還是炎熱,我的心境都像僧人一樣平靜,不受驚擾。 高樹上的風聲,讓我在夜晚能聽到遠處的磬聲;遠山在無月的夜晚,我也能看到秋夜裏的燈光。 我身閒適,環境寧靜,每天以此爲樂;若問其他,那並非我所能掌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許渾在南亭的寧靜生活,通過「暮暮焚香」、「光陰難駐」等詞句,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心似僧」、「夜磬」、「秋燈」等意象,進一步以僧侶般的平靜心態和夜晚的安寧景象,來象徵詩人內心的平和與超脫。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滿足和對世事超然的態度。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