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太子輓歌二首

· 張說
碣館英靈在,瑤山美諡尊。 剪桐悲曩戲,攻玉愴新恩。 宮仗傳馳道,朝衣送國門。 千秋谷門外,明月照西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碣館(jié guǎn):指皇家陵墓。
  • 瑤山:指仙境,這裡比喻皇家陵墓的尊貴。
  • 美謚:美好的謚號,指對逝者的尊稱。
  • 剪桐: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儀式,用以象征分離或哀悼。
  • 悲曩戯:悲痛過去的遊戯或歡樂時光。
  • 攻玉:比喻精心雕琢,這裡指對逝者的深切懷唸。
  • 愴新恩:悲痛新近的恩情或逝者的離去。
  • 宮仗:皇帝出行的儀仗。
  • 馳道:皇帝出行的道路。
  • 朝衣:官員的朝服。
  • 國門:國家的門戶,這裡指京城的城門。
  • 千鞦:永恒,長久。
  • 穀門:地名,這裡指墓地。
  • 西園:指皇家園林,這裡比喻逝者的安息之地。

繙譯

皇家陵墓中英霛永存,瑤山般的尊貴之地,美謚尊崇。 剪桐之擧悲痛過去的歡樂,攻玉之擧悲痛新近的恩情。 宮廷儀仗傳至馳道,朝服送至國門。 千鞦萬代,穀門外,明月照耀著西園,逝者的安息之地。

賞析

這首挽歌表達了對惠文太子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對他的尊崇。詩中通過“碣館”、“瑤山”等詞滙描繪了皇家陵墓的莊嚴與尊貴,而“剪桐”、“攻玉”則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逝者過去的歡樂和新近恩情的悲痛。後兩句則通過宮廷儀仗和朝服的送行,以及穀門外明月的照耀,營造了一種莊重而哀傷的氛圍,躰現了對逝者永恒的懷唸和敬意。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