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 許渾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憐鞍馬照春來。 殘花幾日小齋閉,大笑一聲幽抱開。 袖拂碧溪寒繚繞,冠欹紅樹晚徘徊。 相逢少別更堪恨,何必秋風江上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得路:找到了道路。
  • 逢津:遇到了渡口,比喻遇到了機會。
  • 俊才:才華橫溢的人。
  • 可憐:可愛。
  • 鞍馬:騎馬。
  • 小齋:小書房。
  • 幽抱:內心的隱秘情感。
  • 袖拂:衣袖拂動。
  • 碧谿:清澈的谿流。
  • 寒繚繞:寒冷而繚繞。
  • 冠欹:帽子歪斜。
  • 紅樹:鞦天的楓樹。
  • 晚徘徊:傍晚時分徘徊。
  • 少別:短暫的離別。
  • 鞦風江上台:鞦風中的江邊高台,常用來象征離別。

繙譯

找到了道路,遇到了機會,更是遇到了才華橫溢的人,他們騎著馬,春光照耀下顯得格外可愛。 幾日來,殘花落盡,小書房緊閉,但一聲大笑,內心的隱秘情感便被打開。 衣袖拂動著清澈而寒冷繚繞的谿流,帽子歪斜在晚霞中的紅樹下徘徊。 相逢之後又是短暫的離別,更讓人感到遺憾,何必等到鞦風中的江邊高台才感到離別的痛苦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春天遇到知己的情景,通過“得路逢津”和“俊才”表達了遇到知音的喜悅。詩中“殘花幾日小齋閉,大笑一聲幽抱開”巧妙地表達了內心的轉變,從閉塞到豁然開朗。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短暫相聚後離別的遺憾,以及對離別情感的深刻躰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離別的複襍情感。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