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渾
湘南官罷不歸來,高閣經年掩綠苔。 魚溢池塘秋雨過,鳥還洲島暮潮回。 階前石穩棋終局,窗外山寒酒滿杯。 借問先生獨何處,一籬疏菊又花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湘南:指今湖南省南部地區。
  • 官罷:官職被罷免。
  • 高閣:高樓。
  • 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 掩綠苔:被綠色的苔蘚覆蓋,形容久無人跡。
  • 魚溢池塘:形容雨後池塘水滿,魚兒活躍。
  • 秋雨:秋天的雨。
  • 鳥還洲島:鳥兒歸巢於洲島。
  • 暮潮回:傍晚時分的潮水退回。
  • 階前石穩:臺階前的石頭穩固。
  • 棋終局:棋局結束。
  • 山寒:山中氣候寒冷。
  • 酒滿杯:酒杯中裝滿了酒。
  • 借問:請問。
  • 獨何處:獨自在哪裏。
  • 一籬疏菊:籬笆旁稀疏的菊花。
  • 又花開:再次開放。

翻譯

許渾在湘南的官職被罷免後,再也沒有回來,那座高樓已經歷年無人,被綠色的苔蘚覆蓋。秋雨過後,池塘水滿,魚兒活躍;傍晚時分,鳥兒歸巢於洲島,潮水也退回。臺階前的石頭穩固,棋局已經結束;窗外山中氣候寒冷,酒杯中裝滿了酒。請問先生獨自一人現在何處?籬笆旁稀疏的菊花又再次開放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被罷官的文人孤獨的生活場景。通過「高閣經年掩綠苔」等句,展現了其居所的荒涼與久無人跡。詩中「魚溢池塘秋雨過,鳥還洲島暮潮回」等自然景象的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悽美。結尾的「一籬疏菊又花開」則透露出一種淡泊與堅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感悟。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