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陽峯:山峯名,可能指道教名山之一。
- 長生:指道教中的長生不老之術。
- 玉洞仙:指道教中的仙人或仙境。
- 熊須冠:一種以熊須裝飾的冠帽,象徵尊貴或特殊身份。
- 鶴尾扇:以鶴尾羽毛製成的扇子,常用於道教儀式或象徵高潔。
- 雲母:一種礦物,道教中常用於煉丹。
- 休炊爨:停止烹飪,指不再需要人間煙火。
- 雷公:道教中的雷神,象徵威力。
- 當吏兵:指成爲雷公的部下或使者。
- 瑤壇:指道教中的祭壇或仙境。
- 空裏步虛聲:指道教中的神祕音樂,象徵仙境的空靈和超脫。
翻譯
在玉陽峯下學習長生不老之術,在玉洞仙境中已有了名聲。 獨自戴着熊須裝飾的冠帽出門,只帶着鶴尾羽毛製成的扇子同行。 煉製雲母後不再需要炊煙,已經得到了雷公作爲部下。 卻要到瑤壇之上過夜,應該能聽到空中的神祕音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教修行者的形象和經歷。詩中通過「玉陽峯」、「玉洞仙」等意象展現了修行者的高潔與超脫,而「熊須冠」、「鶴尾扇」則突出了其特殊的身份和儀式感。後兩句中的「雲母」、「雷公」進一步以道教的煉丹和神話元素,表達了修行者已達到的境界。結尾的「瑤壇」和「空裏步虛聲」則營造了一種神祕而超凡脫俗的氛圍,使讀者彷彿能感受到仙境的空靈和修行者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道教文化的魅力。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