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南華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駢拇
河伯自欣,向若而悔。曲士何知,教之者罪。號物之數,五千維倍。
人居一焉,其餘若磊。稊米在倉,片臠在鼐。帝王迭君,仁賢分宰。
讓者爲名,居者日浼。夏蟲語冰,非愚則殆。以小觀大,何足以逮。
以道觀之,無物不在。因大於天,天空雲靉。因小於毫,毫末丘壘。
堯桀分行,終古不怠。夔蚿相憐,沒身不怠。缺甃之崖,井蛙獨款。
百家之言,孫龍孰詒。神龜曳塗,東鱉歸海。鵷雛逢嚇,鯈魚樂漼。
人矜一時,我問千載。莊惠濠梁,亦應我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黃河之神。
- 曲士:指見識淺陋的人。
- 號物之數:指事物的數量。
- 稊米:一種細小的穀物。
- 片臠:小塊的肉。
- 鼐:古代的大鼎。
- 疊君:交替做君主。
- 分宰:分別擔任宰相。
- 浼:汙染。
- 夏蟲語冰:比喻見識短淺,不能理解深奧的事物。
- 夔蚿:古代傳說中的兩種動物,夔是一種神獸,蚿是一種多足蟲。
- 缺甃之崖:指井壁破損的井邊。
- 井蛙: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 孫龍:古代著名的辯士。
- 神龜曳塗:傳說中的神龜拖著泥濘。
- 東鱉歸海:東方的鱉廻到海裡。
- 鵷雛逢嚇:鵷雛被嚇到。
- 鯈魚樂漼:鯈魚在水中快樂地遊動。
- 莊惠濠梁:指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上的對話。
繙譯
河伯自得其樂,曏若(另一位神)表示後悔。見識淺陋的人知道什麽,這是教導者的罪過。事物的數量之多,是五千的倍數。人衹是其中之一,其餘的如堆積的石頭。細小的穀物在倉庫中,小塊的肉在大鼎裡。帝王們交替做君主,仁賢分別擔任宰相。讓位者追求名聲,居住者日益被汙染。與夏蟲談論冰,不是愚蠢就是危險。從小処看大,如何能夠達到。從道的角度看,萬物無所不在。因天大而天空雲霧繚繞,因毫末小而毫末如丘壘。堯和桀的行爲截然不同,自古以來不懈怠。夔和蚿相互憐憫,終身不懈怠。井壁破損的井邊,井蛙獨自款待。百家之言,孫龍誰能傳承。神龜拖著泥濘,東方的鱉廻到海裡。鵷雛被嚇到,鯈魚在水中快樂地遊動。人們衹看重一時,我問千載之後。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上的對話,也應我的期待。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典故和比喻,展現了作者對於世界多樣性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詩中,“河伯自訢”與“曲士何知”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見識與智慧的重要性。通過“夏蟲語冰”等生動的比喻,表達了對於淺薄見識的批判。最後,通過莊子和惠子的對話,暗示了對於深邃哲理的追求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