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黃耳墓有感

· 袁凱
黃耳墓前春日遲,柳條花萼正參差。 多才已逐浮雲去,異物猶令後代思。 顧養有恩終不背,交遊何事獨相欺。 春風綠酒人皆醉,落日孤舟自詠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耳墓:指黃耳的墓地。黃耳,晉代陸機的愛犬,傳說能傳遞書信。
  • 春日遲:春日緩緩,形容春天來得慢,時間感覺較長。
  • 柳條花萼:柳樹的枝條和花的萼片。
  • 參差:不齊的樣子。
  • 多才:指黃耳,因其能傳遞書信,被視爲有才。
  • 浮雲:比喻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事物。
  • 異物:指黃耳,因其非凡的能力而被視爲異物。
  • 顧養:照顧和養育。
  • 交遊:交往的朋友。
  • 相欺:互相欺騙。
  • 綠酒:綠色的酒,這裏泛指酒。
  • 孤舟:單獨的小船。

翻譯

在黃耳墓前,春日緩緩而來,柳枝和花萼參差不齊地生長。 那多才的黃耳已隨浮雲而去,它的非凡仍令後人深思。 它對主人的照顧和養育始終不曾背叛,爲何人們之間的交往卻常常互相欺騙? 春風中,人們飲着綠酒,沉醉其中,而我卻在落日下獨自乘舟,吟詠着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黃耳墓的描寫,表達了對黃耳忠誠與才能的懷念,以及對人間交往中不真誠的感慨。詩中「多才已逐浮雲去」一句,既是對黃耳的讚美,也暗含了對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愁。後兩句則通過對比,突出了人與動物之間情感的真摯與複雜的人際關係之間的反差,體現了詩人對真誠與信任的嚮往。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