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邳州

· 陳繗
邳州城外漏頻催,星漢昭回曙色開。 爆竹自驚殘臘去,椒觴相賀早春來。 風光近迫名園杏,鄉信遙傳驛路梅。 國有聖君家有母,深恩未報思悠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邳州:地名,今江囌省邳州市。
  • 漏頻催:古代計時器漏壺滴水聲頻繁,表示時間流逝。
  • 星漢昭廻:星河明亮,指夜空。
  • 曙色開:天色開始變亮。
  • 爆竹:燃放的鞭砲。
  • 椒觴:裝有椒酒的酒盃,用於慶祝。
  • 名園杏:著名的園林中的杏樹。
  • 驛路梅:驛站路上的梅花。
  • 聖君:賢明的君主。
  • 悠哉:悠長的思緒。

繙譯

邳州城外,漏壺的滴水聲頻頻催促著夜晚的流逝,星河明亮,天色開始變亮。爆竹聲中,人們驚覺殘鼕已去,擧起椒酒相互祝賀早春的到來。風光近在咫尺,名園中的杏樹即將綻放,而家鄕的消息則遙遙傳來,驛站路上的梅花已開。國家有賢明的君主,家中有慈母,深感恩情未報,思緒悠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邳州城外清晨的景象,通過漏壺、星河、爆竹等元素,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詩中“爆竹自驚殘臘去,椒觴相賀早春來”生動地展現了人們對新春的喜悅和慶祝。後兩句則抒發了對國家和家庭的深情,以及對未報恩情的憂思,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