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經胥浦鄉新被寇

· 袁凱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復溼。 草鞋斷盡餘兩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無人不敢入,野狗齦齦累百十。 溝中死人血未乾,終夜冤魂自相泣。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胥浦鄉: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枯蒿:枯萎的蒿草。
  • 青泥:溼潤的泥土。
  • 硬復溼:既硬又溼。
  • 草鞋:用草編織的鞋子。
  • 斷盡餘兩耳:草鞋已經破爛不堪,只剩下鞋耳部分。
  • 齦齦:形容牙齒咬合的樣子,這裏指野狗的兇猛。
  • 累百十:形容數量衆多。

翻譯

枯萎的蒿草茫茫一片,初雪剛剛落下,青色的泥土小岸既硬又溼。 草鞋已經破爛到只剩下兩耳,每走十步就要跌倒九次,如何能夠站立? 空無一人的村落,讓人不敢進入,野狗兇猛地咬合着,數量多達百十隻。 溝中的死人血液還未乾涸,整夜冤魂自己相互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被戰亂或災難摧毀的鄉村景象,通過枯蒿、雪、青泥等自然元素,以及破爛的草鞋、兇猛的野狗和溝中未乾的血跡,生動地傳達了荒涼、恐怖和絕望的氛圍。詩中「十步九倒」形象地表達了行走的艱難,而「野狗齦齦累百十」和「終夜冤魂自相泣」則加深了場景的恐怖和悲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象鮮明,情感深沉,反映了明代社會動盪時期人民的苦難生活。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