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按樂圖

· 張翥
美人按樂春晝長,綠鬟翠袖雙鳴璫。 玉簫高吹銀管笛,二十三絃啼鳳凰。 後來知是調箏手,窈窕傍聽曾誤否? 《梁州》遍徹《六幺》翻,此曲惟應天上有。 行雲不動暮雨生,流鶯瞥目飛鴻驚。 宮馳羽疾爭新聲,花月六宮無限情。 君不見《後庭》《玉樹》梨園譜,日日君王醉歌舞。 一朝鼙鼓動地來,祿兒危似韓擒虎。 丹青縱復王何益。由來嗜音必亡國。 田家機杼人不知,好寫《豳風》勸蠶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綠鬟翠袖:指女子綠色的髮髻和翠色的衣袖。
  • 鳴璫:古代婦女佩戴的裝飾品,行走時發出聲響。
  • 玉簫:玉製的簫,古代樂器。
  • 銀管笛:銀製的笛子。
  • 二十三絃:指古箏,古箏有二十三根弦。
  • 啼鳳凰:形容箏聲如鳳凰啼鳴。
  • 調箏手:彈奏古箏的能手。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梁州》:古代曲名。
  • 《六幺》:古代曲名。
  • 遍徹:遍及,普及。
  • 天上有:形容音樂極爲美妙,如同天上之音。
  • 流鶯:形容歌聲婉轉動聽。
  • 瞥目:一瞥,形容時間極短。
  • 飛鴻驚:形容聲音高亢激昂,如飛鴻驚起。
  • 宮馳羽疾:形容音樂節奏快速。
  • 《後庭》《玉樹》:古代曲名。
  • 梨園譜:指戲曲音樂的譜子。
  • 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大鼓。
  • 祿兒:指陳後主的寵臣張麗華的兒子。
  • 韓擒虎:隋朝名將,曾攻破陳朝都城。
  • 丹青:指繪畫。
  • 王何益:指即使有繪畫技藝,對於國家滅亡也無益。
  • 《豳風》:《詩經》中的一篇,內容涉及農事。
  • 勸蠶織:鼓勵養蠶和織布。

翻譯

春天白晝漫長,美人正在演奏音樂,她綠色的髮髻和翠色的衣袖隨着音樂搖曳,雙耳佩戴的鳴璫發出悅耳的聲響。玉簫和銀笛高聲吹奏,古箏的二十三絃發出如鳳凰啼鳴般的聲音。後來才知道她是一位彈奏古箏的高手,她的美貌和技藝是否曾讓旁聽者感到困惑呢?《梁州》和《六幺》這兩首曲子被她演奏得淋漓盡致,這樣的音樂只能在天界才能聽到。她的歌聲如行雲般飄渺,如暮雨般細膩,如流鶯般婉轉,如飛鴻般激昂。宮廷中的音樂節奏快速,充滿了新意,花月之下的六宮充滿了無限的情愫。你難道不知道《後庭》和《玉樹》這些曲子在梨園中被譜寫,日復一日,君王沉醉在歌舞之中。一旦戰鼓聲響起,寵臣張麗華的兒子就像韓擒虎一樣危險。即使有繪畫的技藝,對於國家的滅亡又有何益處呢?人們不知道田家的織布機聲,最好還是寫一些鼓勵養蠶和織布的《豳風》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宮廷中美人演奏音樂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音樂的美妙和宮廷的繁華。詩中不僅讚美了美人的技藝和音樂的魅力,還隱含了對君王沉溺於音樂歌舞而忽視國家安危的批評。最後,詩人通過對比宮廷的繁華和田家的樸素,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憂慮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一首優秀的元代詩作。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