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離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復返,古道生秋草。
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
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
人云鬆菊荒,不言桃李好。
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
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
拼音
序
張玉娘十五歲時和與她同庚的書生沈佺訂婚。沈佺是宋徽宗時狀元沈晦的七世孫。沈、張兩家有中表之親,自小青梅竹馬。訂婚後,兩個情投意合,互贈詩物。後因沈家日趨貧落,沈佺又無意功名,張玉孃的父親有了悔婚之意,張玉娘竭力反對,其父母迫於無奈,寫信給沈家:“欲爲佳婿,必待乘龍。”沈佺不得不與張玉娘別離,隨父赴京應試。張玉娘不僅以私房錢資助沈佺,還贈《古別離》詩表達自己的別離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把酒:端起酒杯。
- 河梁:橋樑,常指送別之地。
- 灞陵:在今陝西西安,是古人送別之地。
- 去去:越走越遠。
- 迢遞(tiáo dì):形容路途遙遠。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聲音、煙氣等渺茫、飄忽不定。
- 音書杳(yīn shū yǎo):書信斷絕,消息全無。杳,無影無蹤。
- 冥冥:形容天氣昏暗。
- 浩浩:廣闊無垠的樣子。
- 鬆菊荒:表示田園荒蕪,出自陶淵明詩句,借指家園情況。
- 澹泊(dàn bó ):同「淡泊」,不追逐名利,此處指穿着素淡。
- 萎枯槁(wěi kū gǎo):形容容貌憔悴。
翻譯
我端起酒杯走上橋樑,在灞陵的道路上送別你。你越走越遠,再也不會回來,古老的道路上已經長滿了秋天的荒草。
山河迢迢,路途遙遠漫長,你的消息如同縹緲的雲煙,書信也從此斷絕。憂愁如這冥冥中的細雨,糾纏不散;我對你的深情就像那廣闊無垠的天空一樣無窮無盡。
人們都說家園中的鬆菊已經荒蕪,可我對此並不言說,也不關心桃李是否美好。我穿着淡泊素淨的衣裳,容顏也變得憔悴枯萎。不敢看鏡子中的自己,因爲憂愁,只能對着鏡子慢慢變老。
賞析
這首《古別離》是張玉娘的送別之作,整首詩飽含着深厚而又真摯的離別相思之情。開篇「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直接營造出送別的場景,點明地點在傳統的送別之所灞陵道,通過「把酒」這一動作,生動地展現出送別時的惆悵與不捨。「去去不復返,古道生秋草」描繪出行人遠去、不復歸來的決絕,以及古道上秋草萌生的蕭瑟場景,既暗示時光的流逝,也突顯了送別之後的孤獨與淒涼。
中間幾句「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用「迢遞」「縹緲」「杳」等詞,將距離的遙遠、音訊的渺茫具象化,進一步強化了彼此分離後的深深眷戀與無盡擔憂。「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以景襯情,將愁緒比作冥冥細雨,深情比作浩浩天空,情景交融,抒發內心濃重的哀愁與深情。
後半部分「人云鬆菊荒,不言桃李好」體現出女子不關心桃李之豔麗,只心繫遠方的夫君和荒蕪的家園,表現其對愛情的忠貞與堅守。最後的「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通過對女子自身狀態的描寫,從衣裝恬淡到容顏憔悴,再到害怕面對鏡中衰老的自己,細膩地刻畫了她因離別之愁而日益憔悴的狀況,深刻地反映出相思之苦對她身心的巨大影響。 整首詩語言質樸卻情感濃烈,意境悽美,將送別後的憂傷、思念以及堅守等複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