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笙爲陸國瑞賦

· 張翥
曾聽仙人白玉笙,飛瓊有譜學初成。 碧桃半向露中落,採鳳忽來雲際鳴。 瑟響洞庭空寫恨,磬浮瀛海不傳聲。 何如吹上扁舟去,秋滿西湖月正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笙:古代一種用玉製成的笙,常用來形容美妙的音樂。
  • 飛瓊:傳說中的仙女,這裏指美妙的音樂。
  • 碧桃:一種桃樹,果實呈碧綠色。
  • 採鳳:傳說中的鳳凰,象徵吉祥。
  • 洞庭:洞庭湖,位於湖南省。
  • 瀛海:神話中的大海,這裏指遙遠的地方。
  • 扁舟:小船。

翻譯

曾經聽過仙人吹奏的白玉笙,美妙的音樂如同飛瓊仙女的樂譜初學成。 碧綠的桃子半數在露水中落下,吉祥的鳳凰忽然在雲端鳴叫。 洞庭湖的空曠中迴盪着瑟的響聲,表達着無盡的恨意;瀛海的深處,磬的聲音卻無法傳達到。 何不將這美妙的音樂吹上小船,讓它在秋天的西湖上飄蕩,月光正明,景色正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仙人吹奏玉笙的場景,展現了超凡脫俗的音樂之美。詩中「飛瓊有譜學初成」形容音樂如仙女所奏,美妙無比。後文通過對比洞庭湖與瀛海的景象,表達了音樂的傳播與情感的傳遞之間的對比。結尾處,詩人想象將這音樂帶上扁舟,在秋夜的西湖上飄蕩,意境深遠,給人以無限遐想。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