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後暴日

· 張翥
火煖氈牀擁病翁,遣懷篇翰底求工。 悲歌學士徒能壯,學坐禪僧要自空。 鶡旦猶鳴天有雪,爰居已去海無風。 只留一段思鄉意,不見詩中見夢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火煖(nuǎn):火爐溫暖。
  • 氈牀:用氈子鋪成的牀。
  • 擁病翁:指作者自己,因病而擁被而臥。
  • 遣懷:抒發情懷。
  • 篇翰:指詩文。
  • 底求工:追求精細、完美。
  • 悲歌:指抒發悲傷情感的詩歌。
  • 學坐禪僧:比喻自己像坐禪的僧人一樣,追求內心的空靈和寧靜。
  • 鶡旦(hé dàn):一種鳥,古時常用來比喻天將明。
  • 爰居:指遷居。
  • 已去海無風:比喻遷居後的生活平靜無波。
  • 思鄉意: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翻譯

火爐溫暖着氈牀,我這病中的老人擁被而臥,抒發情懷的詩文追求着精細與完美。悲歌雖能壯士氣,但我更像學坐禪的僧人,追求內心的空靈。鶡旦鳥依然鳴叫,預示着天將下雪,而我已遷居他處,生活平靜如海無風。只留下對家鄉的深深思念,這份情感在詩中難以表達,只能在夢中相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病中老人的內心世界,通過對比悲歌與禪僧的境界,表達了作者對內心寧靜的嚮往。詩中「鶡旦猶鳴天有雪」與「爰居已去海無風」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自然的變化,也隱喻了生活的變遷與內心的平靜。結尾的「思鄉意」則是對家鄉情感的深沉表達,體現了詩人對故鄉的無限眷戀。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