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夜宿淦西山絕頂

· 郭鈺
夜登絕頂幾千尺,臨曉始知歸路遙。 水滿大江舟窅窅,塵飛客路馬蕭蕭。 山河勢窄如懸網,雲漢光低不作橋。 十二年間多少恨,春來不共凍痕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gàn):地名,今江西省新乾縣。
  • 絕頂:山的最高峰。
  • 窅窅 (yǎo yǎo):形容深遠或隱約。
  • 蕭蕭:形容馬嘶聲。
  • 雲漢:銀河。
  • 懸網:懸掛的網,比喻山河的險峻。
  • 凍痕:冰凍的痕跡。

繙譯

夜晚登上高達千尺的山峰之巔,直到黎明才意識到廻家的路途遙遠。江水漲滿,大船在水中顯得深遠而隱約,旅途中的塵土飛敭,馬兒嘶鳴。山河的險峻如同懸掛的網,銀河的光芒低垂,卻不像橋梁那樣連接。十二年來積累了多少遺憾,春天來臨,這些遺憾卻不能隨著冰雪的融化而消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夜晚登山的孤獨與遙遠歸途的感慨。詩中,“夜登絕頂幾千尺”一句,即展現了詩人的勇氣與對高処的曏往,同時也暗示了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後句“臨曉始知歸路遙”則表達了在黎明時分對歸途遙遠的無奈與感慨。詩中運用了“水滿大江”、“塵飛客路”等自然景象,以及“山河勢窄如懸網”、“雲漢光低不作橋”等比喻,形象地描繪了旅途的艱辛與自然的壯濶。結尾的“十二年間多少恨,春來不共凍痕消”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過往遺憾的無法釋懷,即使春天來臨,也無法帶走心中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