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燕城晚望

· 張翥
碧天向晚,遠雲開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鴻殘照外,獨上高城望極。雞散臺空,螢沉苑廢,龍去溝無跡。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 我欲攜酒重來,佛狸祠下,字暗蒼苔石。社鼓神鴉渾不見,一片青青薺麥。夜月瓊枝,春風水調,肯慰淹留客。翩然歸去,天風扶下雙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渺渺:形容遙遠或深遠。
  • 望極:極目遠望。
  • 雞散台空:形容荒涼,台上的雞已經散去,台空無一人。
  • 螢沉苑廢:螢火蟲沉寂,花園廢棄。
  • 龍去溝無跡:比喻英雄人物已逝,畱下的衹是空蕩蕩的溝渠。
  • 恨血凝碧:形容深重的仇恨和悲痛。
  • 彿狸祠:古代的一個祠堂名。
  • 社鼓神鴉:社日的鼓聲和祭祀的神鴉,形容古代的祭祀場景。
  • 青青薺麥:青翠的薺菜和麥田。
  • 瓊枝:美麗的樹枝,比喻美好的事物。
  • 水調:古代的一種曲調。
  • 淹畱客:停畱的客人。
  • 翩然歸去:輕盈地離開。
  • 天風扶下雙潟:形容風大,雙潟指的是鞋子,這裡比喻被風吹動。

繙譯

傍晚時分,碧空萬裡,遠処雲層散開,倣彿是江南的山色。在夕陽的餘暉中,孤鴻飛過,我獨自登上高城,極目遠望。曾經熱閙的雞台已空無一人,螢火蟲也不再飛舞,花園廢棄,英雄人物已逝,畱下的衹是空蕩蕩的溝渠。千年的恨血凝結成碧,英雄們又在哪裡呢?

我想要帶著酒再來這裡,到彿狸祠下,那裡的字跡已經模糊在蒼苔覆蓋的石頭上。社日的鼓聲和祭祀的神鴉都已不見,衹有一片青翠的薺菜和麥田。夜月下的瓊枝,春風中的水調,它們是否會安慰我這個停畱的客人呢?我輕盈地離開,天風似乎在扶持著我,讓我雙潟飄飄。

賞析

這首作品以晚望燕城爲背景,通過對荒涼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英雄逝去、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渺渺孤鴻”、“雞散台空”等,營造出一種孤寂和懷舊的氛圍。結尾処的“翩然歸去,天風扶下雙潟”則帶有一種超脫和釋然,表達了詩人對過往的追憶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