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佛:古代的佛像或佛教聖人。
- 風翻盎:風吹動盛滿東西的容器,這裏比喻古佛的靈動和生機。
- 詩僧:擅長作詩的僧人。
- 醉可朋:醉意中可以找到朋友,指在醉意中與詩僧心靈相通。
- 有生還有劫:生命中既有生也有死,劫指佛教中的劫難。
- 無盡本無燈:無盡的宇宙中原本沒有光亮,燈在此象徵智慧或指引。
- 蚤自楞伽悟:早早就從楞伽經中領悟。
- 願力:佛教中指發願的力量。
- 於道只三乘: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有三種方式,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
翻譯
古佛像在風中顯得靈動而充滿生機,詩僧在醉意中與我心靈相通。 生命中既有生也有死,無盡的宇宙原本沒有光亮。 我早早地從楞伽經中領悟了真理,現在發現不是靠發願的力量就能達到。 只要心中沒有萬般雜念,修行的道路就只有三種方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古佛與詩僧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宇宙和修行的深刻理解。詩中,「風翻盎」形象地描繪了古佛的生動與靈性,而「醉可朋」則體現了詩僧與作者之間的精神交流。後兩句則深刻闡述了生命的無常和宇宙的深邃,以及修行的真諦在於內心的清淨與專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深厚的佛學修養和詩歌才華。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清河水漲答復中吉監縣水字韻 》 —— [ 元 ] 張翥
- 《 虛齋贈四明王道士 》 —— [ 元 ] 張翥
- 《 發古城舖 》 —— [ 元 ] 張翥
- 《 摸魚兒 · 題熊伯宜藏梅花捲子 》 —— [ 元 ] 張翥
- 《 送契元魯降香南嶽南海 》 —— [ 元 ] 張翥
- 《 送蒙古僧印空巖黃龍寺 》 —— [ 元 ] 張翥
- 《 北山以雪窗墨蘭竹石求題次韻 》 —— [ 元 ] 張翥
- 《 沁園春 · 次韻李元之聽董氏雙弦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