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韻二首

· 陳鎰
蕭條孤館傍溪湄,榆柳陰陰綠滿扉。 風挾水聲長到枕,雨含林潤欲侵衣。 一春客路情懷惡,千里家山音信稀。 爭似高人樂幽隱,不知人世有危機。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條:形容環境或景象的冷清、淒涼。
  • 孤館:孤獨的館舍,指詩人居住的地方。
  • 溪湄:溪邊。
  • 榆柳:榆樹和柳樹。
  • 陰陰:形容樹木茂密,遮蔽陽光的樣子。
  • 綠滿扉:綠色的植物長滿了門前。
  • :攜帶。
  • :包含,這裏指雨水似乎帶着林間的溼潤。
  • :溼潤。
  • 侵衣:滲透衣服。
  • 一春:整個春天。
  • 情懷惡:心情不好。
  • 家山:家鄉的山,代指家鄉。
  • 音信稀:消息稀少。
  • 爭似:怎似,如何比得上。
  • 高人:指隱居的高士。
  • 幽隱:隱居。
  • 人世:人間,世間。
  • 危機:危險和困難。

翻譯

孤獨的館舍緊鄰溪邊,榆樹和柳樹茂密地遮蔽着陽光,綠色的植物長滿了門前。 風帶着溪水的聲音,長久地傳到枕邊,雨似乎帶着林間的溼潤,快要滲透衣服。 整個春天在外的路途讓心情變得糟糕,千里之外的家鄉消息稀少。 如何比得上那些隱居的高士,他們不知道人間還有危險和困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外漂泊的孤寂與對家鄉的思念。詩中通過「蕭條孤館」、「情懷惡」等詞語,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淒涼與不安。同時,自然景色的描寫如「榆柳陰陰綠滿扉」、「風挾水聲長到枕」等,既展現了環境的寧靜與美麗,也反襯出詩人的孤獨與遠離家鄉的無奈。最後兩句對比了隱居高士與世俗之人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

陳鎰

陳鎰

元處州麗水人,字伯銖。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爲集名。工詩。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