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鄧知州會秦郵乾明寺二首

· 陳鎰
特向詩禪覓一參,秦郵寺裏聽雄談。 政成洛北官方滿,家近淮南路熟諳。 春日竹窗多雅趣,暮年蔗境有餘甘。 超然跳出塵籠外,風月招邀興倍堪。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作詩。
  • 鄧知州:人名,知州是官職名。
  • 秦郵:地名,今江蘇高郵。
  • 乾明寺:寺廟名。
  • 詩禪:詩與禪理,禪中有詩意,詩中有禪理。
  • 雄談:高談闊論,指言談不凡。
  • 政成:政治成就。
  • 洛北:地名,指洛陽以北。
  • 官方:官吏應守的禮法。
  • 淮南:地名,指淮河以南地區。
  • 熟諳:熟悉。
  • 蔗境:比喻人的晚年生活。
  • 餘甘:餘下的甘甜。
  • 塵籠:塵世的束縛。
  • 風月:清風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 招邀:邀請。
  • 興倍堪:興趣倍增。

翻譯

我特意來此尋求詩與禪的領悟,在秦郵的乾明寺裏聆聽高談闊論。 政治成就顯赫,洛陽以北的官吏禮法已滿,家在淮南,路途熟悉。 春日裏,竹窗外的景緻增添了許多雅趣,晚年生活如同甘蔗的餘甜,令人滿足。 超脫了塵世的束縛,被風月美景邀請,興致倍增。

賞析

這首詩是陳鎰與鄧知州會面於秦郵乾明寺後的次韻之作,表達了詩人對詩禪之道的追求和對自然美景的嚮往。詩中,「政成洛北官方滿」展現了詩人對政治成就的肯定,「家近淮南路熟諳」則流露出對家鄉的深情。後兩句「春日竹窗多雅趣,暮年蔗境有餘甘」描繪了詩人晚年生活的寧靜與滿足。最後,「超然跳出塵籠外,風月招邀興倍堪」則體現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然的心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塵世束縛的超越。

陳鎰

陳鎰

元處州麗水人,字伯銖。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爲集名。工詩。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