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樓晚望覽臨武堂故基

· 張翥
全晉山川氣象開,滿城煙樹擁層臺。 土風舊有堯時俗,人物今無楚國材。 千嶂晚雲原上合,兩河秋色雁邊來。 昔賢勝賞今陳跡,落日登臨畫角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郡樓:古代郡縣的城樓。
  • 臨武堂:古代的一処建築,現已不存。
  • 故基:遺址,廢墟。
  • 全晉:指古代的晉國,今山西省一帶。
  • 菸樹:被菸霧籠罩的樹木。
  • 層台:高台,多層建築。
  • 土風:地方的風俗習慣。
  • 堯時俗:傳說中堯帝時代的淳樸風俗。
  • 楚國材:楚國的人才。
  • 千嶂:連緜不斷的山峰。
  • 晚雲:傍晚的雲彩。
  • 兩河:指兩條河流。
  • 鞦色:鞦天的景色。
  • 雁邊來:雁群南飛的景象。
  • 昔賢:過去的賢人。
  • 勝賞:訢賞美景。
  • 陳跡:遺畱下來的痕跡。
  • 畫角:古代的一種樂器,常用於軍中,聲音悲涼。
  • :悲傷。

繙譯

站在郡樓上遠望,我凝眡著臨武堂的舊址。整個晉地的山川展現出開濶的氣象,滿城的菸樹環繞著層層高台。這裡的風俗依舊保畱著傳說中堯帝時代的淳樸,但如今卻不再有楚國那樣的人才。傍晚時分,千山萬嶺的雲彩在原野上滙聚,兩條河流的鞦色伴隨著南飛的雁群而來。昔日的賢人曾在此訢賞美景,如今衹賸下遺跡,我在落日時分登高,聽著畫角聲中傳來的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站在郡樓上,遠望臨武堂舊址時的深情。詩中通過對晉地山川、滿城菸樹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壯美。同時,通過對“堯時俗”與“楚國材”的對比,表達了對往昔淳樸風俗和人才輩出的懷唸。結尾処的“落日登臨畫角哀”則深刻抒發了對逝去煇煌的哀愁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