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辛巳歲燕城初度

· 張翥
功名利達,任紛紛奔競。縱使得來也僥倖。老眼看多時,鐘鼎山林,須信道、造物安排有命。 人生行樂耳,對月臨風,一詠一觴且乘興。五十五年春,南北東西,自笑萍蹤久無定。好學取、淵明賦歸來,但種柳栽花,便成三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巳歲:指元朝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 燕城:今北京。
  • 功名利達:指功名和利祿。
  • 奔競:奔走競爭,形容追求名利的熱烈。
  • 僥倖:偶然獲得成功或意外免於不幸。
  • 鐘鼎山林:鐘鼎指富貴,山林指隱逸。
  • 造物:指自然或天意。
  • 一詠一觴:一邊吟詩一邊飲酒。
  • 五十五年春:指作者五十五歲時的春天。
  • 萍蹤:比喻行蹤無定,像浮萍一樣漂泊。
  • 淵明:即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賦歸來: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達歸隱田園的願望。
  • 種柳栽花:指田園生活,種植花草樹木。
  • 三徑:指隱居的地方,典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鬆菊猶存。」

翻譯

功名和利祿,任由人們紛紛奔走競爭。即使得到了,也不過是僥倖。老眼多看世事,無論是富貴還是隱逸,必須相信,這一切都是天意安排。

人生應當行樂,對着月亮,迎着風,一邊吟詩一邊飲酒,且隨興致。五十五歲的春天,無論南北東西,自笑行蹤如浮萍,長久無定。

應該學習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歸隱田園。只要種柳栽花,就能擁有一個隱居的三徑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通過對比「鐘鼎山林」和「造物安排有命」,作者強調了人生的命運和天意的不可違逆。在「人生行樂耳」中,透露出一種隨遇而安、享受當下的生活哲學。最後,以陶淵明爲榜樣,表達了歸隱田園的願望,體現了對簡樸自然生活的追求。整首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高潔情懷。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