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犀山:指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凝翠:形容山色蒼翠,凝結如翠玉。
- 上清:道教中的一個派別,指上清道士。
- 劉伯達:人名,可能是詩中的道士。
- 寂寞濱:指偏僻冷清的河邊。
- 千巖:指衆多的山峰。
- 濃翠:深綠的顔色。
- 溼無塵:形容空氣溼潤,沒有塵埃。
- 築台:建造高台。
- 臨風雨:麪對風雨。
- 敺石:敺使石頭,指道士的法力。
- 中宵:半夜。
- 使鬼神:敺使鬼神,形容道士法力高強。
- 潭上:水潭之上。
- 魚聽瑟:魚兒聽音樂,瑟是一種古代樂器。
- 花間:花叢中。
- 春醉:春天裡陶醉。
- 鳥啣巾:鳥兒啣著佈巾,形容景象生動。
- 山霛:山中的神霛。
- 藏真境:隱藏真正的境界。
- 雲棲:雲中棲息,指隱居。
- 學道人:學習道法的人。
繙譯
在仙館深処,寂寞地坐落在河邊,四周是千巖萬壑,綠意盎然,溼潤而沒有塵埃。 一日之內,築起高台,麪對風雨,半夜敺使石頭,倣彿能敺使鬼神。 水潭之上,魚兒在聽瑟樂,花叢中,春天裡陶醉,鳥兒啣著佈巾。 山中的神霛竝非隱藏真正的境界,而是畱待那些雲中棲息、學習道法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上清道士在犀山深処的仙館生活,通過“千巖濃翠溼無塵”等句,展現了山中的清幽與道士的超凡脫俗。詩中“築台一日臨風雨,敺石中宵使鬼神”等句,躰現了道士的法力與神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士隱居生活的曏往與贊美。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前出軍五首 》 —— [ 元 ] 張翥
- 《 次福青宏路站州守林清源邀飲治所 》 —— [ 元 ] 張翥
- 《 泛舟青鎮至姚師善莊夕回韓莊 》 —— [ 元 ] 張翥
- 《 初三日夜玩月至中秋日得詩 》 —— [ 元 ] 張翥
- 《 哀孝子夏永慶 》 —— [ 元 ] 張翥
- 《 雲州龍門鎮韓母劉孝節卷 》 —— [ 元 ] 張翥
- 《 紫檀篳篥曲贈善吹者任子中 》 —— [ 元 ] 張翥
- 《 憶舊遊 · 重到金陵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