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竺寺: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廟。
- 石樑:指橫跨在山澗之上的天然石橋。
- 濺水:水花四濺。
- 蒼苔:青苔,常生長在溼潤的石頭或地面上。
- 陰洞:指山中的暗洞,通常光線較暗。
- 澗底:山澗的底部。
- 殿閣:寺廟中的大殿和樓閣。
- 從地涌:形容建築宏偉,彷彿從地下涌出。
- 圖畫:這裏指自然景觀如同畫卷一般美麗。
- 自天開:形容景色壯麗,彷彿是天工開物。
- 龍隨僧到:傳說中的龍隨着僧人來到,象徵着寺廟的神聖。
- 分雲住:龍在雲中停留,增添神祕感。
- 猿任人呼:猿猴聽從人的呼喚。
- 遊興未闌:遊玩的興致還未盡。
- 斜日盡:太陽快要落山。
- 呼酒:叫酒,指飲酒。
- 徘徊:來回走動,不願離開。
翻譯
石樑上的水花濺溼了青苔,陰暗的洞穴旁穿透到澗底迴旋。 殿閣宏偉,彷彿從地下涌出,山林美景如同天工開物般自然展開。 傳說中的龍隨着僧人來到,在雲中停留,猿猴聽從人的呼喚,從樹上下來。 遊玩的興致還未盡,太陽快要落山,馬頭叫酒,我仍在來回走動,不願離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天竺寺及其周圍的自然景觀,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寺廟的神祕與壯麗。詩中「石樑濺水溼蒼苔」和「陰洞傍穿澗底回」等句,以具體的自然景象爲背景,營造出一種幽深而神祕的氛圍。後文中的「殿閣金銀從地涌」和「山林圖畫自天開」則進一步以誇張的手法,讚美了寺廟建築的宏偉和周圍自然景色的壯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天竺寺及其自然環境的深深讚美和留戀之情。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行香子 》 —— [ 元 ] 張翥
- 《 水龍吟 · 傅淵道宅上賞紫牡丹 》 —— [ 元 ] 張翥
- 《 樂平劉復初隱居四詠耕田 》 —— [ 元 ] 張翥
- 《 醉鄉 》 —— [ 元 ] 張翥
- 《 愛鬆亭爲嘉禾三塔寺寬海雲賦 》 —— [ 元 ] 張翥
- 《 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 [ 元 ] 張翥
- 《 次韻題大雷山桃源汪氏桃隱 》 —— [ 元 ] 張翥
- 《 馮秀才伯學以丹青小景山水求題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