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觀帝師發思跋影堂

· 張翥
佛子來西竺,巍然南面尊。 法筵花散漫,香殿玉溫黁。 龍象諸天下,鐘螺竟日喧。 朝觀立隨喜,如在給孤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此處指農曆每月的十五日。
  • 帝師:指佛教中的高僧,此詩中特指元朝時期的藏傳佛教高僧。
  • 發思跋:藏傳佛教中的一個術語,意指修行者在冥想中達到的一種境界。
  • 影堂:供奉高僧遺像的殿堂。
  • 西竺:指印度,佛教的發源地。
  • 巍然:形容高大的樣子。
  • 南面尊:古代以南面爲尊,此處指高僧的地位尊貴。
  • 法筵:舉行佛教法事的場所。
  • 花散漫:形容法筵上鮮花散落的樣子。
  • 香殿:供奉佛像的殿堂,常焚香。
  • 玉溫黁:形容香殿內的氛圍溫馨而莊嚴。
  • 龍象:佛教中用來比喻高僧或修行者的力量和威嚴。
  • 諸天:佛教中的天界神祇。
  • 鐘螺:寺廟中用來報時的鐘和螺號。
  • 竟日:整天。
  • :喧鬧。
  • 朝觀:早晨參觀。
  • 隨喜:佛教用語,指因他人的善行或功德而感到歡喜。
  • 給孤園:佛教傳說中的一個地方,是佛陀講經的地方,此處比喻詩人蔘觀的影堂。

翻譯

四月十五日,我參觀了帝師的影堂,這位來自西竺的高僧,巍然屹立,地位尊貴。法筵上鮮花散落,香殿內氛圍溫馨而莊嚴。龍象般的高僧和天界的神祇,整日聽着鐘螺的喧鬧聲。早晨參觀,我感到歡喜,彷彿置身於佛陀講經的給孤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蔘觀帝師影堂的場景,通過對法筵、香殿、龍象等佛教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佛教文化的莊嚴與神聖。詩中「巍然南面尊」一句,既表達了高僧的尊貴地位,也體現了詩人對佛教的敬仰。結尾的「如在給孤園」則巧妙地將參觀的體驗與佛教傳說相結合,增添了詩意的深遠。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