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四季歸田樂四首春

黃雲亙郊野,農力今有功。 茲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 我雖未及粒,已覺飢腸充。 田頭父老過,擊壤今歲豐。 自愧無寸積,坐享雍熙風。 秋成既如彼,況對菊與楓。 氣澄天宇高,心寂塵累空。 木落山獻體,波縮沙留蹤。 遐興何悠悠,迅景何匆匆。 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雲:指成熟的莊稼,因莊稼成熟時呈黃色,遠望如雲。
  • (gèn):橫貫,綿延。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用土塊或石頭互相擊打,象徵豐收。
  • 雍熙:和諧繁榮的樣子。
  • 遐興:遙遠的思緒或興趣。
  • 迅景:迅速流逝的時光。

翻譯

黃色的莊稼綿延在郊野,農民們的辛勤勞動今天終於有了成果。這是百姓的天,治理的根本就在其中。我雖然還沒吃到這些糧食,但已經感覺到飢腸得到了滿足。田頭的父老經過,擊打土塊慶祝今年的豐收。我自愧沒有一點積蓄,卻坐享這和諧繁榮的風氣。秋天的收成已經如此,更何況面對着菊花和紅葉的楓樹。空氣清澈,天空高遠,心境寧靜,煩惱盡消。樹木落葉,山巒更顯其體態,水波退去,沙灘留下痕跡。遙遠的思緒多麼悠長,流逝的時光多麼匆忙。環顧這田舍之間,或許能保持初心和始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田園的豐收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慨。詩中,「黃雲亙郊野」形象地描繪了莊稼成熟的壯觀景象,而「擊壤今歲豐」則生動地表現了農民們慶祝豐收的喜悅。詩人通過對比自己的無積蓄與農民的豐收,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動的敬佩和對和諧社會的嚮往。結尾處,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淡泊名利,嚮往自然與寧靜生活的情懷。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