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災郊外

雲駁疏陰漏日華,曨曨晨色散林鴉。 馬前怪底猶明月,路轉滿川蕎麥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ó):散去,消散。
  • 曨曨(lóng lóng):形容天色微明。
  • 怪底:驚訝地發現。
  • 蕎麥花:蕎麥開的花,白色。

繙譯

雲層散開,稀疏的隂影中透出日光,清晨的微光中,林中的烏鴉開始活動。 騎在馬上,驚訝地發現天空中仍然掛著明月,而道路一轉,滿眼都是盛開的蕎麥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郊外的景色,通過雲層、日光、烏鴉、明月和蕎麥花等元素,搆建了一幅甯靜而美麗的田園風光圖。詩中“雲駁疏隂漏日華”一句,巧妙地描繪了雲層散去後天空中透出的日光,給人以希望和溫煖的感覺。而“馬前怪底猶明月”則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感和驚喜,明月與日光的共存,增添了詩意的層次。最後,“路轉滿川蕎麥花”以蕎麥花的盛開來收尾,不僅展現了豐收的景象,也象征著生命的蓬勃和自然的和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贊美。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