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擊鮮:指宰殺新鮮的魚或肉。
- 釃酒:斟酒。
- 餘甘:餘味,指酒後的餘韻。
- 種竹移花:種植竹子和移植花卉,比喻雅緻的愛好。
- 灰殘:指事物殘破不堪。
- 年光:歲月。
- 絲盡:比喻頭髮全白。
- 鬢邊藍:指鬢髮變藍,形容衰老。
- 赤縣神州:指中國。
- 山猿野鶴:比喻隱居的生活。
- 六召:六次召喚。
- 小臣:謙稱自己。
- 聖恩:皇帝的恩寵。
翻譯
我宰殺新鮮的魚,斟上美酒,享受着酒後的餘韻,種植竹子和移植花卉,這並非貪婪。世事已殘破不堪,心中的火焰如同灰燼,歲月流逝,頭髮全白,鬢角已顯蒼老。我身處在這廣闊的中國大地,與山中的猿猴和野鶴爲伴。六年來,我在這丘園中被六次召喚,我這樣的小臣,有何德能承受皇帝的恩寵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足,同時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皇帝恩寵的謙遜。詩中「擊鮮釃酒」與「種竹移花」展現了作者的雅緻生活,而「世事灰殘」與「年光絲盡」則透露出對時光流逝和世事無常的哀愁。結尾的「六載丘園凡六召,小臣何德聖恩堪」則體現了作者對皇恩的感激與自謙,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
張養浩的其他作品
- 《 秋日村居 》 —— [ 元 ] 張養浩
- 《 雲莊遣興自和二首 其二 》 —— [ 元 ] 張養浩
- 《 中呂 · 紅繡鞋 · 警世 》 —— [ 元 ] 張養浩
- 《 遂閒堂獨坐自和三首 》 —— [ 元 ] 張養浩
- 《 西巖醉筆 》 —— [ 元 ] 張養浩
- 《 我愛雲莊好四首 其四 》 —— [ 元 ] 張養浩
- 《 山坡羊 · 潼關懷古 》 —— [ 元 ] 張養浩
- 《 和魯子翬學士見寄詩韻二首 其一 》 —— [ 元 ] 張養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