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 春日西湖泛舟
漲西湖、半篙新雨,麴塵波外風軟。蘭舟同上鴛鴦浦,天氣嫩寒輕暖。簾半卷。度一縷、歌雲不礙桃花扇。鶯嬌燕婉。任狂客無腸,王孫有恨,莫放酒杯淺。
垂楊岸,何處紅亭翠館。如今遊興全懶。山容水態依然好,惟有綺羅雲散。君不見。歌舞地、青蕪滿目成秋苑。斜陽又晚。正落絮飛花,將春欲去,目送水天遠。
拼音
注釋
麴(qū)塵:麴上所生菌,色淡黃如塵土,故稱。麴是釀酒或制醬用的發酵物。
蘭舟:木蘭船,船的美稱。
歌雲句:宋晏幾道《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歌雲:指歌聲響遏行雲。桃花扇:歌舞時用的扇子。
無腸:古人稱蟹爲無腸公子。因其橫行,故稱狂客。
王孫有恨:《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此指遊子。因離家故有恨。
莫放句:五代王衍《醉妝詞》:“莫厭金盃酒。”
賞析
這首詞寫春日泛舟西湖所引發的感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不勝今昔之感。上片是景中情,好風好雨好天氣,一片喜氣洋洋;下片是情中景,昔日繁華風流雲散,氣象蕭索。上片一開頭詞人用寥寥數筆勾勒出雨後西湖的美麗清新,湖水漲滿,微風輕拂。在乍暖還寒的天氣中,人們結伴出遊。用“嫩”字、“輕”字形容江南仲春天氣,可稱絕妙。這也就是所謂的“通感”手法。歌女輕脆而嘹亮的歌聲從半卷的簾中飄出,與婉轉的鶯聲,呢喃的燕語相配合,組成了美妙的春之歌。在這樣的風光聲色中,春色如酒,春情如酒,誰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呢?無人不暫時忘卻了平日的拘謹和煩惱。下片寫今日的情緒。如今春光雖好,但是這裏已經沒有了昔日的繁華。楊柳岸邊不見了紅亭翠館,歌舞之地滿目荒涼,野草叢生,那亭中、館中、花中的歌女們早已成過眼雲煙國,四散而去。在一片殘照下,流水落花春去也;詞人極目水天,空餘惆悵;也使讀者在篇終處低迴想象,尋繹無窮。全詞運用對比手法非常突出,同樣是春天,前者是“波外風軟”,“天氣嫩寒輕暖”;後者是“青蕪滿目成秋苑”,“落絮飛花”。前者的人物“蘭舟同上鴛鴦浦”,“任狂客無腸,王孫有恨,莫放酒杯淺”;後者的人物是“遊興全懶”。前者歌舞之地熱鬧非凡,後者是“綺羅雲散”。總之上下片之間幾乎都可以一一對照。生長在那個時代的張翥,不一定對前朝有很深的感情。他的感慨也許並像宋遺民那樣會有故國之思,或許是另有原因,但他對人情物景的變遷還是相當敏感的,因此面對美麗的西湖之春,發出瞭如此深沉的嘆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曲塵:淡黃色,這裡指新雨後的水麪顔色。
- 蘭舟:裝飾華美的船。
- 鴛鴦浦:地名,這裡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歌雲:歌聲如雲,形容歌聲悠敭。
- 無腸:無心,形容心情不佳。
- 綺羅:華美的絲織品,這裡指穿著華麗的人。
- 青蕪:青草叢生。
繙譯
西湖水漲,新雨過後,湖水泛著淡淡的黃色,風輕柔地吹過波麪。我們乘坐華美的船衹,一同前往風景如畫的鴛鴦浦,天氣微寒中帶著輕煖。簾子半卷,歌聲如雲,不妨礙我們訢賞桃花扇的美景。鶯鳥和燕子都顯得嬌媚動人。盡琯心情不佳的狂客和心懷恨意的王孫,都不要讓酒盃空淺。
垂柳岸邊,不知何処是紅亭翠館。如今我對遊興已全無興趣。山水的容顔依舊美麗,衹是那些穿著華麗的人們已經散去。你沒看見嗎?那些歌舞之地,如今滿目青草,已成鞦天的園苑。夕陽又斜,正是柳絮飄飛,花兒凋零,春天即將離去,我目送著水天一色的遠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西湖泛舟的景色與情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新雨後的西湖美景,以及乘船遊覽時的愜意與憂鬱。詩中“歌雲不礙桃花扇”等句,巧妙地將音樂與自然景色結郃,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與對逝去繁華的感慨。整首詞情感豐富,意境深遠,既有對自然美景的贊美,也有對人生變遷的淡淡哀愁。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