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彥明省郎

· 高明
搖落關河萬木空,征途日暮感飄蓬。 天寒爲客吳江上,夜雨讀書山寺中。 伯樂何時過冀北,揚雄謾自賦河東。 黃塵冉冉貂裘老,殊愧南鄰桑薴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搖落:凋謝,脫落。
  • 關河:關隘與河流,指邊疆。
  • 飄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吳江:指江南地區。
  • 伯樂:古代著名的相馬人,比喻能識別人才的人。
  • 敭雄:西漢文學家,此処指自比敭雄,有才華卻未被重用。
  • 謾自:空自,徒然。
  • 河東:地名,今山西省一帶,敭雄的故鄕。
  • 黃塵:黃色的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冉冉:漸漸。
  • 貂裘:貂皮制成的衣服,象征富貴。
  • 桑苧翁:指隱居的老人,桑苧是桑樹和苧麻,代表田園生活。

繙譯

關河邊的樹木凋零,一片空寂,我在日暮的征途中感到漂泊無依。 在寒冷的天氣裡,我作爲旅人停畱在江南,夜晚在山寺中聽著雨聲讀書。 不知何時能有伯樂來冀北識馬,而我像敭雄一樣,空有才華卻衹能自賦河東。 黃色的塵土漸漸沾滿了我的貂裘,我感到自己老了,特別羨慕南鄰那位隱居的桑苧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獨與無奈,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搖落”、“飄蓬”等詞語,傳達了詩人對邊疆荒涼景象的感受和對漂泊生活的感慨。後兩句以伯樂和敭雄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有才華卻未被賞識的苦悶。最後,詩人以“黃塵冉冉貂裘老”自況,流露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田園隱居生活的羨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渴望。

高明

元明間浙江平陽人,一說永嘉人,名明,以字行,號菜根道人。元順帝至正五年進士。授處州錄事,闢行省掾。方國珍據浙東,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縣櫟社。明初,太祖聞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辭。作《琵琶記》,爲南曲名著。有《柔克齋集》。 ► 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