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燕允孚森玉軒醉中感懷

· 張翥
不見江南信使來,菊花應傍戰場開。 風塵渺渺家難問,節物匆匆老轉催。 把酒多無今日醉,登高只益寸心哀。 白頭一覺湖山夢,誰料繁華有劫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 燕允孚森玉軒:人名與地點,燕允孚是作者的朋友,森玉軒可能是其住所。
  • 江南信使:指來自江南的消息傳遞者。
  • 菊花應傍戰場開:菊花應該在戰場旁邊開放。
  • 風塵渺渺:形容旅途遙遠,塵土飛揚。
  • 家難問:難以詢問家中的情況。
  • 節物匆匆:指時光迅速流逝。
  • 老轉催:衰老的步伐加快。
  • 把酒多無今日醉:雖然飲酒,但難以像今天這樣醉。
  • 登高只益寸心哀:登高只能增加內心的哀愁。
  • 白頭一覺湖山夢:白髮蒼蒼,如同一場關於湖山的夢。
  • 繁華有劫灰:繁華最終會化爲灰燼。

翻譯

在重陽節這天,我沒有收到來自江南的消息,菊花應該在戰場的旁邊盛開。旅途遙遠,塵土飛揚,我難以詢問家中的情況,時光迅速流逝,衰老的步伐也在加快。雖然飲酒,但難以像今天這樣醉,登高只能增加我內心的哀愁。白髮蒼蒼,如同一場關於湖山的夢,誰料到繁華最終會化爲灰燼。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重陽節時的孤獨與哀愁。詩中,「不見江南信使來」一句,既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消息的渴望,也暗示了戰亂時期的信息隔絕。菊花在戰場旁開放的景象,增添了詩中的悲涼氣氛。後句中的「風塵渺渺家難問」和「節物匆匆老轉催」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結尾的「白頭一覺湖山夢,誰料繁華有劫灰」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複雜情感。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