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

· 張翥
寒潮已退大江空,不見來鷗與去鴻。 半嶺綵霞纏落日,一川紅樹照西風。 魯連蹈海英靈遠,王粲登樓感慨同。 徑欲投竿會稽石,得魚爲飽浙河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綵霞(cǎi xiá):彩色的雲霞。
  • 魯連蹈海:魯連,即魯仲連,戰國時期齊國的智者,傳說他曾蹈海而死,象徵着高潔不屈的精神。
  • 王粲登樓: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其《登樓賦》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
  • 投竿會稽石:會稽,今浙江紹興,投竿指的是釣魚,這裏指隱居垂釣。
  • 浙河東:指浙江東部,這裏泛指浙江一帶。

翻譯

寒潮已退,大江顯得空曠,看不見來往的鷗鳥與遠去的鴻雁。 半山腰上,彩霞纏繞着落日,一川紅葉在秋風中閃耀。 魯仲連蹈海的英靈似乎遙遠,王粲登樓的感慨與我相同。 我真想拋下釣竿,在會稽的石頭上垂釣,釣到魚兒,以此在浙江東部飽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邊秋日的景色,通過「寒潮已退」、「綵霞纏落日」、「紅樹照西風」等意象,展現了寧靜而壯美的自然風光。詩中「魯連蹈海」與「王粲登樓」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追思與對個人境遇的感慨。結尾的「投竿會稽石」則流露出詩人嚮往隱逸生活,追求心靈自由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含蓄而豐富。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