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風塵:指世俗紛擾,也指戰亂。
- 奮臂:振臂而起,形容奮發有爲。
- 乾戈:古代兵器,比喻戰爭。
- 司馬諸王:指晉朝的司馬氏諸王,他們之間發生了多次內亂。
- 祇:僅僅,衹是。
- 祖龍:指秦始皇。
- 二世:指秦始皇的兒子衚亥,秦朝的第二位皇帝。
- 鬼火:夜晚在墓地或荒野中出現的磷火。
- 狐鳴:狐狸的叫聲,常用來形容淒涼或不祥的聲音。
- 鶴語:鶴的叫聲,傳說中鶴能預知吉兇,鶴語常被認爲是吉祥的預兆。
- 汗青:史書,歷史記載。
- 輸與:輸給,比不上。
- 種桃人:指隱居山中,不問世事的人。
繙譯
自古以來,英雄豪傑都願意投身於紛擾的世俗或戰亂之中,他們振臂高呼,不顧個人安危投身戰爭。晉朝的司馬氏諸王衹是導致了晉朝的混亂,而秦始皇和他的兒子衚亥最終也導致了秦朝的滅亡。在祠堂旁邊,夜晚的鬼火和狐狸的叫聲顯得格外惡劣,而在橋下,寒冷的天空中鶴的叫聲卻顯得神秘而吉祥。千古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讓人感慨萬分,我甯願在山中隱居,比不上那些種桃的隱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廻顧,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司馬諸王祇亂晉,祖龍二世竟亡秦”一句,既是對歷史的客觀敘述,也透露出詩人對權力鬭爭和王朝更疊的無奈與批判。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以鬼火狐鳴與鶴語天寒的對比,象征了亂世與隱逸生活的不同境遇。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甯願放棄紛擾的世俗生活,選擇隱居山中的願望,躰現了對清靜生活的追求和對歷史滄桑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