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和周伯溫韻呈同院

· 張翥
鼓角聲中漏未終,衣寒官燭屢銷紅。 百年海嶽回元氣,一代文章有古風。 仙掌露漙金沆瀣,觚棱雪散玉玲瓏。 祗慚白首河汾客,得與羣賢此會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春闈:春季的科舉考試。
  • :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
  • 周伯溫: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同院:同一官署或學院的人。
  • 鼓角聲:古代軍中用來報時的鼓聲和號角聲。
  • 漏未終:古代計時器漏壺的水還未滴完,表示夜未盡。
  • 官燭:官府使用的蠟燭。
  • 銷紅:蠟燭燃燒時滴下的紅色蠟油。
  • 海嶽:指國家或江山。
  • 元氣:指國家的根本力量或生機。
  • 古風:古代的風格或風氣。
  • 仙掌:形容露水如仙人手掌上的水珠。
  • 露漙:露水凝聚。
  • 金沆瀣:形容露水閃耀如金光。
  • 觚棱:古代宮殿屋角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也指屋角。
  • 雪散:形容雪花飄散。
  • 玉玲瓏:形容雪花潔白晶瑩。
  • 祗慚:只是感到慚愧。
  • 河汾客:指來自河汾地區的客人,這裏可能是詩人自指。
  • 羣賢:衆多賢能的人。

翻譯

在鼓聲和號角聲中,夜漏還未滴盡,我穿着單薄的衣裳,官府的蠟燭屢次滴下紅色的蠟油。 國家的江山恢復了生機,這一代的文章仍保持着古代的風範。 露水如仙人手掌上的水珠,閃耀着金光,宮殿的屋角被雪花覆蓋,潔白晶瑩。 我只是感到慚愧,作爲一個來自河汾的客人,能夠與這麼多賢能的人一同參與這次盛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闈之夜的景象,通過鼓角聲、漏未終、衣寒官燭等細節,營造出一種肅穆而寒冷的氛圍。詩中「百年海嶽回元氣,一代文章有古風」表達了對國家復興和文化傳承的讚頌。後兩句通過對仙掌露漙和觚棱雪散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美景的壯麗與清新。結尾處,詩人自謙地表達了自己能夠參與盛會的榮幸與慚愧,體現了其謙遜的品質和對同僚的尊重。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