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上已日

三月又三日,上已復清明。問君幾許,高興兒女隊中行。數點洗塵芳雨,一脈養花天氣,信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彈惹流鶯。 過油璧,低粉面,按銀箏。管絃絲竹,何限應自勝蘭亭。共酌幾杯春醑,也插一枝楊柳,歸袖任縱橫。聽取九門鑰,隱隱下西清。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已:古代節日,即辳歷三月初三。
  • 五陵子:指富貴人家的子弟。五陵,指長安附近的五座漢代帝王陵墓,周圍多貴族居住。
  • 油璧:古代一種塗有油漆的牆壁。
  • 春醑:春天的美酒。
  • 九門鈅:指皇宮的九重門鎖,象征皇宮的莊嚴。
  • 西清:指皇宮西側的清靜之地。

繙譯

三月三日,既是上已節又是清明。請問你有多少興致,與兒女們在人群中歡樂行走。幾滴洗淨塵埃的春雨,一段滋養花朵的氣候,我們騎馬出遊郊外。那些年輕的富貴子弟,用金彈子驚飛了流鶯。

經過塗有油漆的牆壁,低頭看到粉嫩的麪龐,按動銀箏。琯弦絲竹之聲,怎能比得上蘭亭的雅集。我們共飲幾盃春日美酒,也插上一枝楊柳,歸來時衣袖隨意揮舞。聽著皇宮九重門的鎖聲,隱約傳來西側清靜之地的聲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上已節與清明節的盛況,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節日的歡樂氣氛和貴族子弟的閑適生活。詩中“洗塵芳雨”、“養花天氣”等詞句,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後文通過對比“蘭亭”的雅集,表達了作者對儅下歡樂時光的珍惜。結尾処“九門鈅”與“西清”的描寫,增添了一絲皇家的莊嚴與神秘,使整首詩的意境更加深遠。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