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歌行

爲善無近名,不見古人,遜天下躬耕。逃之渭水,洗耳見輕。 又言爲惡無近刑,不見古人,佯狂漆身。清質濁文,卒稱逸民。 桓文假仁,乃霸四海。盜蹠脯肝,以牖下死。乾坤失信,剛柔安紀。 五星背躔,焉所照理。我欲爲善,善不可爲。我欲爲惡,惡非所知。 刑名之間,餘其庶而。何以導之,儀狄我師。棲山得玉,將刖而足。 泅海得珠,將剖而肉。不如種田畝,得秫與粟。家蓄五母雞,二母彘。 一日一飽,三日一醉。出則止野,歸則止舍。不知有天,無論在地。 東鄰送喪,西鄰生兒。寒暑爲壚,風雨鼓之。銷冶紅顏,以就衰羸。 曠視今古,曷如蜉蝣。智者亡何,聊以不憂。王孫達生,厥師莊周。 莊周怖死,抑孰與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謙讓,退讓。
  • 漆身:用漆塗身,比喻隱居不仕。
  • 盜蹠:古代傳說中的大盜。
  • :窗戶,這裏指死在室內。
  • :天體運行的軌跡。
  • 儀狄: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 :古代的一種酷刑,砍掉腳。
  • :高粱。
  • :豬。
  • :瘦弱。
  • :伴侶,這裏指相比。

翻譯

做好事沒有立即得到名聲,不見古人,他們謙讓天下,選擇躬耕。逃離到渭水,洗耳以示輕視世俗。

又說做壞事沒有立即受到懲罰,不見古人,他們假裝瘋狂,用漆塗身隱居。外表清高,內心污濁,最終被稱爲隱逸之民。

桓文假裝仁義,才能稱霸四海。盜蹠雖然殘暴,但死在室內。天地失去了信任,剛柔無法維持秩序。

五星偏離了軌道,如何照亮道理。我想做好事,但好事難以做到。我想做壞事,但壞事的後果我不瞭解。

在刑罰與名聲之間,我選擇中庸之道。如何引導我,儀狄是我的老師。在山中得到玉石,卻要被砍掉腳。在海中得到珍珠,卻要被剖開肉體。不如種田,得到高粱和粟米。

家中養着五隻母雞,兩隻母豬。一天吃飽,三天醉一次。出門只在野外,回家只在舍內。不知道有天,更不談地。

東鄰送喪,西鄰生兒。寒暑如同熔爐,風雨如同鼓聲。熔鍊紅顏,逐漸變得衰弱。

縱觀古今,與蜉蝣無異。智者無所作爲,只是不憂愁。王孫通達生活,他的老師是莊周。莊周害怕死亡,但誰能與他相比。

賞析

這首詩歌通過對古人行爲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對於善惡、刑名、生活態度的深刻思考。詩中,作者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漠,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中庸之道的追求。通過對比古人的不同選擇和命運,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生活哲學:不求名利,不畏刑罰,只願過一種簡單、自足的生活。詩的最後,作者以莊周爲榜樣,表達了對生死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的隱逸情懷和哲學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