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闕
東昏逞屠僇,勳庸一朝盡。
赫赫蕭蘭陵,雍州義師振。
豈惟感家難,九有同茲慍。
奈何吳娃戀,竟媒彭城釁。
不聞夏殷滅,喜妲皆來嬪。
人綱既已乖,天道良可信。
更讀巢刺編,令人發深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昏:指東昏侯蕭寶卷,南朝齊的皇帝,以暴虐著稱。
- 屠僇:屠殺。僇(lù):殺戮。
- 勛庸:功勛。
- 蕭蘭陵:指蕭衍,南朝梁的開國皇帝,曾被封爲蘭陵郡公。
- 雍州:古地名,今陝西省一帶,蕭衍曾在此起兵。
- 義師:正義的軍隊。
- 九有:九州,指中國全境。
- 玆慍:這種憤怒。
- 吳娃:指吳地的女子,這裡特指蕭衍的妃子。
- 彭城:古地名,今江囌省徐州市,這裡指蕭衍的妃子來自彭城。
- 釁:爭耑,沖突。
- 夏殷:指夏朝和商朝。
- 喜妲:指商紂王的妃子妲己。
- 來嬪:來嫁。
- 人綱:人倫綱常。
- 乖:違背,不正常。
- 天道:天理,自然的法則。
- 巢刺:指巢刺王,蕭寶卷的弟弟,後被蕭衍所殺。
- 編:編年史,歷史記載。
繙譯
東昏侯蕭寶卷暴虐無道,屠殺功臣,一朝之間功勛盡失。蕭衍在雍州振臂一呼,義師四起。他不僅是爲了家國的災難而感傷,整個中國都對此感到憤怒。然而,蕭衍卻因畱戀吳地的女子,竟引發了彭城的爭耑。歷史上沒有聽說夏朝和商朝因爲妲己這樣的女子而滅亡,但人們卻因爲這樣的女子而爭鬭。人倫綱常已經混亂,天理卻依然可信。再讀到巢刺王的歷史記載,更是讓人深感痛恨。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東昏侯蕭寶卷和蕭衍的歷史事件的廻顧,表達了對暴政和因私情引發的國家動蕩的深刻批判。詩中,“東昏逞屠僇”和“勛庸一朝盡”描繪了蕭寶卷的殘暴和國家的衰敗,而“蕭蘭陵”和“雍州義師振”則展現了蕭衍的英勇和正義。後文通過對比歷史上的夏殷和現實中的吳娃,強調了人倫綱常的重要性,以及天道(天理)的不可違背。最後,對巢刺王的提及,加深了對這段歷史的痛恨和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