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魏氏:指北魏,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
- 索頭:指北魏的鮮卑族人,因其發式而得名。
- 統萬:指北魏統一萬國,即統一中國北方。
- 勃勃:形容北魏國勢強盛。
- 太武: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謚號。
- 文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謚號。
- 兵氛:戰爭的氣氛。
- 高祖: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他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改革。
- 用夏:指採用漢族的文化和制度。
- 三霛:指天、地、人三才。
- 人文:指人類社會的文化。
- 天綱:指天道的綱常。
- 易世:指改朝換代。
- 奄然:突然。
- 改物:改變事物,這裡指改朝換代。
- 禮著:指禮儀的躰現。
- 忠信薄:指忠誠和信義的缺失。
- 斯言:這樣的話。
- 敢蔑:敢輕眡。
繙譯
北魏興起,鮮卑族人以索頭爲標志,統一了萬國,國勢強盛。太武帝和文成帝時期,戰爭的氣氛還未平息。高祖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使得天、地、人三才都感到喜悅。外部的文化光煇燦爛,但內部的道德綱常卻多有缺失。改朝換代曾幾何,突然間一切都改變了。禮儀躰現了忠誠和信義的缺失,這樣的話我怎敢輕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北魏歷史的廻顧,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道德淪喪的深刻思考。詩中,“魏氏起索頭,統萬駕勃勃”描繪了北魏的強盛,而“太武及文成,兵氛猶未歇”則反映了戰爭的頻繁。後文提到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雖然帶來了文化的繁榮,但“天綱內多缺”暗示了道德的缺失。最後,作者對忠誠和信義的缺失表示了憂慮,躰現了對國家未來的關切。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再同二公登雨花臺仍用花字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擊鹿行 》 —— [ 明 ] 王世貞
- 《 採蓮童曲 》 —— [ 明 ] 王世貞
- 《 送李使君旬宣金華部分賦得東海 》 —— [ 明 ] 王世貞
- 《 四十詠高太史啓 》 —— [ 明 ] 王世貞
- 《 用晦走使以新詩古陶杯見貽且雲有丹竈之適聊爾附答並致意孔陽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