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闕
吾憐革除際,諸賢何不辰。
齊黃既首祻,希直亦謀臣。
白刃亙天來,誰能保生存。
桓桓鐵尚書,血戰挫燕人。
捐脰不肯回,一死識其真。
魏公椒房舊,大義乃滅親。
下見武寧王,慨焉不辱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革除:指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
- 不辰:不逢時,指生不逢時。
- 齊黃:指齊泰和黃子澄,建文帝的重要謀臣,後被朱棣處死。
- 首祻:指被處死。
- 希直:指方孝孺,建文帝的另一位重要謀臣,後被朱棣處死。
- 白刃:指鋒利的刀劍。
- 亙天:橫貫天空,形容戰爭的慘烈。
- 桓桓:威武的樣子。
- 鐵尚書:指鐵鉉,建文帝的將領,後被朱棣處死。
- 捐脰:指斷頭,犧牲。
- 魏公:指徐達,明初名將,封魏國公。
- 椒房:指皇后的宮殿,這裏指徐達的女兒是朱棣的皇后。
- 武寧王:指徐達,因其封地在武寧,故稱。
翻譯
我愛憐那些在革除時期,生不逢時的諸位賢士。齊泰和黃子澄已經首當其衝被處死,方孝孺也是一位謀臣。鋒利的刀劍橫貫天空而來,誰能保證生存?威武的鐵尚書,血戰挫敗了燕人。他捐軀斷頭也不肯回頭,一死彰顯了他的真實。魏公是皇后的父親,他堅守大義,甚至滅親。他面對武寧王,慨然不辱沒自己的身份。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明初建文帝時期忠臣烈士的哀悼與敬仰。詩中,「革除際」指的是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這一時期許多忠於建文帝的臣子被殺。詩人通過提及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犧牲,以及鐵鉉的英勇抵抗,展現了他們的忠誠與犧牲精神。最後提及徐達,雖其女爲朱棣皇后,但他仍堅守大義,不辱沒身份,體現了詩人對忠義之士的崇高敬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