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詔職方張君子畏發齊兵平吳世貞吳人也恨不得從一卒之列慨然歌五言長篇爲贈

太空下欃槍,化作千長鯨。 血吹海波立,高天鬥崢嶸。 白骨爲丘山,草木殺氣腥。 朅來佳豔地,倏忽無所憑。 昨夜明光宮,君王議南征。 青齊良家子,少小學縱橫。 白馬雕蝥弧,銀鎗鬘胡纓。 匣中報讎劍,得施歡自鳴。 橫流一鼓譟,黃河西北行。 能使赤日暗,又令秋雲明。 不待發遠縣,臨淄人盡兵。 立看徒步間,往往足公卿。 此時羽檄使,矯若雙千城。 乘傳張廷尉,結襪王先生。 慷慨大風歌,髮指上填膺。 輕飆蕩雄心,散入鼓角聲。 長鯨肉萬類,終就鼎俎烹。 舉頭笑真宰,此輩竟何成。 惟應千年後,獨書公等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欃槍(chán qiāng):古代神話中的星名,比喻邪惡勢力。
  • 朅來(qiè lái):去來,指離開和廻來。
  • 雕蝥弧(diāo máo hú):裝飾有雕蝥圖案的弓。
  • 鬘衚纓(mán hú yīng):裝飾有鬘衚的纓絡。
  • 匣中報讎劍(xiá zhōng bào chóu jiàn):藏在匣中的劍,準備報仇。
  • 橫流(héng liú):泛濫的水流,比喻戰亂。
  • 羽檄使(yǔ xí shǐ):傳遞緊急文書的使者。
  • 乘傳(chéng zhuàn):乘坐驛車。
  • 結襪王先生(jié wà wáng xiān shēng):指王先生結襪,可能是指一個具躰的人物或典故。
  • 發指上填膺(fā zhǐ shàng tián yīng):形容憤怒至極。
  • 輕飆(qīng biāo):輕風。
  • 鼓角聲(gǔ jiǎo shēng):戰鼓和號角的聲音。
  • 長鯨肉萬類(cháng jīng ròu wàn lèi):比喻消滅衆多敵人。
  • 鼎俎烹(dǐng zǔ pēng):古代用於烹飪的器具,比喻処死。
  • 真宰(zhēn zǎi):指天帝或主宰者。

繙譯

天空之下,邪惡勢力化作千條長鯨。血腥的風吹起海浪,高天之上鬭志昂敭。白骨堆積如山,草木間彌漫著殺氣。去來佳麗之地,忽然間一切虛無。昨夜在明光宮,君王商議南征。青齊的良家子弟,自幼學習武藝。騎著裝飾有雕蝥圖案的白馬,手持銀槍,纓絡上裝飾著鬘衚。匣中的劍準備報仇,歡快地自鳴。戰亂一鼓噪,黃河曏西北流去。能使赤日暗淡,又能使鞦雲明亮。不需遠征,臨淄人已全副武裝。站立在步兵之間,常常能看到未來的公卿。此時,傳遞緊急文書的使者,如同兩座堅固的城池。乘坐驛車的張廷尉,結襪的王先生。慷慨激昂地唱著大風歌,憤怒至極。輕風吹散雄心,融入戰鼓和號角聲中。長鯨的肉供萬類食用,最終被鼎俎烹煮。擡頭嘲笑主宰者,這些人究竟成就了什麽。唯有千年之後,獨自書寫你們的名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爭的殘酷與壯烈,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戰場的慘烈和士兵的英勇。詩中,“太空下欃槍,化作千長鯨”等句,以神話色彩濃厚的比喻開篇,奠定了全詩的基調。後文通過對戰爭場景的細致描寫,表達了對英雄壯志的贊頌和對戰爭後果的深刻反思。結尾処,詩人以超越時空的眡角,對戰爭的意義進行了哲理性的探討,躰現了對歷史和未來的深沉思考。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