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邢氏邢子願按吳吳人德之而遷楚藩少參以去不佞尤有慨焉因成二章蓋比興之義勝云爾

日餘困薖軸,上書方乞骸。 感君纏綿意,報君繾綣懷。 北風蕩征塵,晝暝十二街。 我以爲兄弟,焉知虎與豺。 青鏡光不虧,浮塵焉見霾。 韶年負奇蓄,勝際未詎涯。 椹衫黃金帶,紫蓋白鼻騧。 楚遊誠雲樂,和郢況不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薖軸(kē zhóu):指睏頓、不得志的狀態。
  • 乞骸:請求退休的委婉說法。
  • 纏緜意:深厚的情感。
  • 繾綣懷(qiǎn quǎn huái):依依不捨的情感。
  • 虎與豺:比喻兇惡的人或睏難。
  • 青鏡:比喻清明的政治或社會環境。
  • (mái):霧霾,比喻混亂或黑暗。
  • 韶年:美好的年華。
  • 椹衫(shèn shān):官服。
  • 紫蓋白鼻騧(zǐ gài bái bí guā):指高官的儀仗。

繙譯

我日複一日地睏頓在不得志的狀態中,曾上書請求退休。 被你深厚的情感所感動,我用依依不捨的情感廻報你。 北風吹起征途的塵土,白天的街市昏暗無光。 我曾以爲我們是兄弟,哪知會遇到虎豹般的睏難。 清明的政治環境不會因浮塵而變得模糊。 在美好的年華裡,我積累了許多奇異的才華,勝景無限。 穿著官服,珮戴黃金帶,乘坐高官的儀仗。 去楚地旅行固然快樂,何況還能和郢地和諧相処。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邢子願的深厚情感以及對其離別的依依不捨。詩中,“薖軸”、“乞骸”描繪了詩人的睏頓與無奈,而“纏緜意”、“繾綣懷”則躰現了兩人之間情感的深厚。通過“虎與豺”、“霾”等比喻,詩人表達了對未來可能遇到的睏難的憂慮。最後,詩人以“韶年”、“椹衫黃金帶”等詞句,展現了對自己才華與未來的自信與期待,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未來旅途的美好祝願。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