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舜徵令長洲有古循吏聲實而臺抨當調作此送之

伊餘竄草莽,忽忽末景馳。 閭井有公言,賢令將解龜。 忠恕佩家訓,三省日孜孜。 云何貝錦繁,致此投杼疑。 圓魄麗中霄,纖雲來翳之。 回光或不矚,真體乃無虧。 膏雨乘春布,沮洳稱不宜。 寧爲流潦故,悔此天澤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師。 追愆內逾密,委運外自夷。 但使素絲存,寧受墨子悲。 勿以黃綬屈,遽詠陶生辭。 泰二苟朋亡,知當未遐遺。 贈子幽谷蘭,一佩三紉之。 清芬幸無故,行當被條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伊餘:我。
  • 竄草莽:比喻隱居或未被重用。
  • 末景:晚年。
  • 閭井:鄉里。
  • 解龜:古代官員解職。
  • 忠恕:忠誠與寬恕。
  • 三省:反覆思考。
  • 貝錦:比喻讒言。
  • 投杼:比喻謠言。
  • 圓魄:月亮。
  • :遮蔽。
  • 沮洳:低溼之地。
  • 即墨:地名,此處指即墨侯,即硯臺。
  • 中牟:地名,此處指中牟令,即中牟縣令。
  • 追愆:追悔過錯。
  • 委運:順從命運。
  • 素絲:比喻清白。
  • 墨子悲:墨子因悲天憫人而得名。
  • 黃綬:黃色絲帶,指官職。
  • 陶生辭:陶淵明的辭官之作。
  • 泰二:《易經》中的卦象,代表平安。
  • 朋亡:朋友離去。
  • 幽谷蘭:深谷中的蘭花,比喻高潔。
  • 紉之:連綴。
  • 條颸:涼風。

翻譯

我隱居在草莽之中,時光匆匆流逝至晚年。鄉里間流傳着公衆的言論,賢明的縣令即將解職。他秉承忠誠與寬恕的家訓,每日三思而行。爲何讒言如繁星般密集,導致他被謠言所困擾。圓月高懸夜空,纖雲卻來遮蔽它。即使回光未能照見,其本質依舊無損。春雨如膏般滋潤大地,低溼之地卻不適宜。難道因爲流潦的緣故,就後悔施予天澤嗎?即墨並非我所遺憾,中牟卻成了我的榜樣。追悔過錯內心更加嚴密,順從命運外表則顯得平和。只要保持清白,又何必受墨子之悲。不要因爲黃綬的屈辱,就輕易吟詠陶淵明的辭官之作。如果平安中朋友離去,相信未來也不會被遺忘。贈你幽谷中的蘭花,一佩三連綴。其清香依舊,行將隨涼風飄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賢明縣令解職的惋惜與敬意,同時展現了自己對清白自持、順從命運的人生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貝錦」、「投杼」、「圓魄」等,增強了詩歌的內涵和表現力。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膏雨乘春布」、「幽谷蘭」等,傳達出對高潔品質的嚮往和對未來的樂觀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生智慧。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