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贈虹皋子
昔睹蓬萊虹,維時午初霽。
恍若梵天橋,旌拂擁螺髻。
有橋吳江湄,列星七十二。
連蜷下飲水,夭矯垂虹勢。
結廬棲近皋,之子託深契。
文彩成五色,中含不平氣。
雖等望雲渴,毋取貫日銳。
變幻俄頃間,造物小兒戲。
何似以橋名,千秋恆利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蓬萊(péng lái):神話中的仙山,常用來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梵天(fàn tiān):佛教中的天界,指天神居住的地方。
- 螺髻(luó jì):古代婦女的髮髻樣式,形似螺殼。
- 吳江(wú jiāng):地名,位於今江蘇省。
- 湄(méi):水邊,岸旁。
- 連蜷(lián quán):彎曲連綿的樣子。
- 夭矯(yāo jiǎo):形容姿態矯健有力。
- 結廬(jié lú):建造簡陋的房屋。
- 之子(zhī zǐ):這個人。
- 託深契(tuō shēn qì):寄託深厚的情誼。
- 望雲(wàng yún):比喻渴望見到某人或某物。
- 貫日(guàn rì):形容光芒或氣勢直衝雲霄。
- 造物(zào wù):指自然界或宇宙的創造者。
- 利濟(lì jì):利益和救濟。
翻譯
昔日我曾見蓬萊仙山上的彩虹,那時正是午後的初晴。 它恍若通往天界的橋樑,旌旗飄揚,擁抱着如螺殼般的髮髻。 有一座橋橫跨在吳江之畔,星辰般排列着七十二顆明珠。 它們彎曲連綿,彷彿在飲水,姿態矯健,垂下彩虹般的氣勢。 我在這橋附近的岸邊建了小屋,與你這人兒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你的文采如同五色的彩虹,內心卻蘊含着不平之氣。 雖然我們同樣渴望見到那雲彩,但不要追求那直衝雲霄的銳氣。 彩虹的變幻只在頃刻之間,如同造物者的遊戲。 何不以橋爲名,讓它千秋萬代,永遠帶來利益和救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彩虹的讚美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蓬萊虹」與「梵天橋」相映成趣,展現了彩虹的神祕與壯麗。通過「吳江湄」與「列星七十二」的比喻,詩人巧妙地將彩虹與星辰相比,增強了其宏偉的意象。後文轉入對友人文采的讚美,以及對其內心情感的洞察,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理解與關懷。結尾以橋爲喻,寄託了對友人及彩虹的美好祝願,希望它們能長久地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