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煌煌:光輝燦爛的樣子。
- 炎漢:指漢朝,因其國號爲「漢」,且以火德自居,故稱「炎漢」。
- 九有:指九州,古代中國的代稱。
- 吏民:官吏和百姓。
- 頌:歌頌。
- 功德:功績和德行。
- 蜀叟:指蜀地的老者,這裏可能指司馬相如,他是蜀人,曾著書立說。
- 醊醨(zhuì lí):指酒的糟粕,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或表面現象。
- 醇:純正。
- 禍患:災難,不幸。
- 倉皇:匆忙慌張的樣子。
- 劇秦:指秦朝的暴政。
- 釣榮:追求虛榮。
- 完其身:保全自身。
- 霸儒:指霸道和儒家的結合,這裏可能指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風格。
- 名盡:名聲消失。
- 言淪:言論被遺忘。
翻譯
光輝燦爛的漢朝,九州大地即將迎來新的氣象。官吏和百姓都在歌頌皇帝的功績和德行,參與頌揚的人數多達四十三萬。蜀地的一位老者正在著書立說,他去除了表面的糟粕,保留了內容的純正。然而,禍患即將來臨,他匆忙之間寫成的作品,就像秦朝的暴政一樣,只是爲了保全自身,並非爲了追求虛榮。一旦落入霸道與儒學結合的政治手中,他的名聲和言論都將消失無蹤。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漢朝盛世的描繪,以及對一位蜀地老者著書立說的敘述,展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煌煌炎漢業」一句,既讚美了漢朝的輝煌,也暗示了其潛在的危機。而「蜀叟方著書」則通過對比,突出了老者在亂世中堅守學問的難能可貴。最後,「一入霸儒手,名盡言亦淪」則是對現實政治的批判,表達了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擔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洞察。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張左虞都尉故與餘善每過弇中風流謔浪飛白無算餘猶以酒客鹵莽遇之後稍出其詩餘稍稍稱善然不覺其異也及集成而 》 —— [ 明 ] 王世貞
- 《 答於鱗 》 —— [ 明 ] 王世貞
- 《 故少司馬楊師邀遊城南別業四首 》 —— [ 明 ] 王世貞
- 《 題李於鱗贈子與守汝南序後 》 —— [ 明 ] 王世貞
- 《 樓道人一衲一笠一瓢遨遊海嶽而所攜詩卷多名士如王格太僕吳國倫參政張位侍讀同王稚登太學張鳳翼先輩昆弟之作 》 —— [ 明 ] 王世貞
- 《 別李於鱗 》 —— [ 明 ] 王世貞
- 《 杜清甫丈九十矣而矍鑠如少年曾憶白香山贈裴淄州雲九十不衰真地仙因倚起語壽之 》 —— [ 明 ] 王世貞
- 《 偶得佳酪巨螯兼致新菜遂成一章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