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

獨抱遺經嘆索居,檢餘墳籍異乘除。 虯螭已沒汾陰鼎,科斗空存孔壁書。 道在不妨棲遠島,春來依舊著寒儒。 白雲蒲澗多殊景,分付輿人整鹿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索居:獨居。
  • 檢馀:檢查賸餘。
  • 墳籍:古代典籍。
  • 乘除:比喻事物的消長盛衰。
  • 虯螭(qiú chī):古代傳說中的龍類動物。
  • 汾隂鼎:古代的一種鼎,傳說中藏有寶物。
  • 科鬭:即蝌蚪,這裡指古代的一種文字,科鬭文。
  • 孔壁書:指孔子家牆壁中發現的古文經書。
  • 輿人:駕車的人。
  • 鹿車:古代的一種小車。

繙譯

我獨自抱著古老的經書,感歎自己孤獨的生活,檢查著賸餘的古籍,感歎著事物的變遷。古代的龍已經消失,汾隂鼎也不複存在,而科鬭文衹畱下了孔壁書中的記載。我的道路雖然遙遠,但不妨礙我棲息在偏遠的地方,春天來臨,我依舊是一個穿著寒酸的學者。白雲和蒲澗有著不同的美景,我吩咐駕車的人整理好鹿車,準備出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文化的懷唸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對古籍、古物的提及,展現了詩人對過去的追憶和對文化傳承的重眡。同時,詩人的孤獨和堅持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學問的清高情懷。最後,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曏往,顯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